玉林市是養殖大市,規模化養殖和生產總量走在廣西前列,生豬、家禽的養殖總量居全區首位。為促進養殖業與環境和諧發展,玉林市以“清潔養殖”活動為切入點,大力推進養殖場治污設施建設,讓排放物變廢為寶,逐漸消除養殖污染,推動畜禽養殖業調結構提檔次。
興業:科技助力“清潔養殖”
位于興業縣葵陽鎮依峽嶺的興業縣雙旺農牧有限公司養豬場,豬場占地面積20 畝,擁有果園300 畝,在沒有引進治污技術以前,該豬場大量的糞尿是直接排放,不僅臭氣沖天,還污染了周邊的環境。目前,雙旺豬場引進了生化處理系統和KQ復合微生物菌系統,建成配套沼氣池300 立方米及日處理量80 噸污水生化處理設施一座。
“養豬場主要是采用兩套設施來進行治污,一個是生化處理設施,一個是KQ復合微生物菌(系統),生化處理設施主要是處理豬尿液和污水,KQ復合微生物菌系統主要是處理豬糞。”興業縣漁牧獸醫站工作人員介紹,污水生化處理設施采用物化+生化處理工藝,廢水通過固液沉淀分離——調節池——沉淀池——曝氣氧化池——儲液池,對排放物進行無害化處理;而微生物處理系統糞污則是通過微生物技術處理糞污。通過新技術應用,豬場的糞尿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處理后的出水達到了農業直接利用的水質要求。
據了解,近年來,興業縣注重加強對養殖業科技治污力度,大力支持豬場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并對主動進行環保設施建設的豬場和項目優先立項。現在,全縣扶持了137 個規模養殖場,共投入建設資金3222 萬元,改擴建豬舍5 萬多平方米,建設糞污處理設施10120 立方米,并配套鋪設了排污管道,有效地減少了養殖廢水對環境的污染;投入2465 萬元,扶持規模養豬場糞尿達標排放示范場建設23 個,建成大型沼氣池23 個,生化設施23 套;建成生豬養殖糞尿治污處理示范村4 個,為興業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和實現清潔養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容縣:園林式養殖場,形成生態循環種養模式
無獨有偶,在容縣富來康大榮牧業有限公司,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的推行,也產生了極大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
該公司成立于2009 年,養殖場按照生豬標準化欄舍建設,實行分區分點生產管理,各生產區中間還有分級排污池、防疫緩沖林作為隔離帶,采用三段式生物處理系統綜合治污。集團公司行政副總涂廣源介紹,公司現推行發酵床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建成發酵床3 萬平方米,并配套沼氣池、化糞池、儲糞房、貯液塘、生態魚塘等設施,場內中小豬全部在發酵床養殖。“場內還有300多畝生態林,綠化面積超過65%,公司形成了豬——沼——池——林的生態種養模式。”
“公司推廣的發酵床生態養豬模式年可消化容納糞污5 萬多噸,沒有廢水廢物排出。每天能減少用水300 噸,產能提高30%。”涂廣源告訴記者,經過處理,貯液塘里的廢液用于淋灌場內幾百畝發財樹等經濟林木,實現零排放;而發酵床墊料則用作有機肥,變廢為寶。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給公司帶來了可觀收益,年可增收1500 萬元,同時,也帶來了顯著的生態效益。
據了解,今年,容縣以全縣13 個市級以上的龍頭企業為引領,輻射帶動3200 多戶規模養殖戶實施養殖污染減排治理,科學引導畜禽養殖向山林拓展,繼續實施林下循環經濟養殖、生態畜禽養殖,走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生態型畜禽養殖發展道路,扶持引導養殖業向生態、環保型轉變,推進全民“清潔養殖”。
福綿:引進有機肥生產商
大規模的養殖場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治污系統,但中小規模養殖場、散養戶本身資金有限,沒有能力建處理設施,因而成為污染防治的難點。
福綿區強化生態清潔養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了有機肥生產商廣西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有效幫助小而散的養殖戶解決糞便污染無害化處理問題,促進養殖業走上轉型升級發展“快車道”。
“有機肥廠的引進,便于我區及周邊縣區中小規模養殖場、散養戶的糞便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制作和推廣農民使用有機肥。這樣不但減少了養殖場對水源的污染,也創新了養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利于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福綿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業堅介紹,位于該區新橋鎮的廣西玉林市畜禽糞便綜合處置基地項目全面建成后,規劃每年可處置35 萬噸畜禽糞便和7 萬噸秸稈等有機物,相當于每年可安全、有效處置規模化養殖場中90 萬頭標豬產生的糞便,大幅度減少養殖糞便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帶動300 戶以上的農戶回收秸稈用于二次利用,真正實現循環農業,可使每戶每年增收1000 元以上。“總體上看,項目每年能夠將42 萬噸有機肥反哺回50--60 萬畝的生態循環農業生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