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們整個社會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訴求越來越高。從普通消費者到相關政府機構,從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到鳳凰、新浪等主流媒體,對于食品安全事件 的曝光、查處力度也越來越大。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任何個人或者企業都不能阻擋或者改變。我們畜牧行業處于肉、蛋、奶供應的源頭,把控食品安全,成為 行業內企業發展的根基。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一旦企業陷入食品安全事件之中,輕者股票、業績受損,比如新希望、圣農發展等;嚴重者可使整個企業幾十 年的經營毀于一旦,比如三鹿。我們也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布局全產業鏈發展。其中,中糧、正大、新希望、正邦、雛鷹農牧、圣農發展等眾 多企業,均標榜自己正在拓展全產業鏈模式,以保障食品安全。
關于全產業鏈模式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出路這一點,中 糧副總裁萬早田、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等行業內大佬均在不同場合有過類似的表示。以中糧為例,2009年,中糧提出了全產業鏈商業模式,以客戶需求為導向, 建立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管理體系,系統強化產業源頭、生產過程和出口端的質量安全管理。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涵蓋從田間到餐桌,即從農產品原料到終端 消費品,包括種植、收儲物流、貿易、加工、養殖屠宰、食品制造與營銷等多個環節。并且萬早田表示目前,中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覆蓋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管 理體系已基本建成。
從產品邏輯來看,涵蓋了能源及工業產品(乙醇等工業產品)、飼料及原料 (DDGS、蛋白粉、次粉等)、食品原料(茶葉、奶制品原料等)、品牌食品(面包、餅干、食用油等)。并且,近幾年,中糧的身影一直活躍在國內外收購的市 場上。特別是今年,籌集32億美元銀團貸款收購來寶農業部門,這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最大手筆。并且中糧在此之前,從未從銀團貸款市場借貸過2億美元以 上的資金。6月份,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糧肉食”)宣布引入KKR、霸菱亞洲、厚樸基金和博裕資本聯合組成的財團,在華建設并管理 大型現代化生豬養殖場及肉食品加工廠。至2015年,中糧肉食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形成500萬頭生豬、3億只肉雞的產業鏈及18萬噸進口分銷能力。目前我國 生豬養殖規模最大的企業為溫氏,年生豬出欄大致在1000萬頭左右。中糧肉食的規模一旦形成,將擠進全國養殖業的前列。
就食品終端方面,中糧集團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海量軟文、廣告投放、贊助《舌尖上的中國二》等等,中糧我買網正快速打開終端消費市場。在最近國資改革浪潮 中,中糧被納入試點之一。一時間,中糧旗下相關股票連續多次漲停。一向財大氣粗的中糧,正在以轟轟烈烈的步伐踏進全產業鏈建設。
不難發現的是,中糧全產業鏈的布局同食品安全是牢牢捆綁在一起的。對于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萬早田認為,有些是因為經營者道德誠信缺失;但也 有的是由于企業生產管理能力欠缺導致,特別是對一些產品生產鏈條長的企業而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導致最終的食品安全出現問題。所以有必要形成上下 游產業鏈條的高效協同,建立食品產業管理上的長效機制。
由此來看,產業鏈布局,把控整個養殖/種植— 生產/加工—物流—終端的環節,不失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而中糧所做的,就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向導,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在雄厚的財力、寧高寧 等人的強勢領導、國有企業在政策方面的優勢等等,中糧集團無疑是占據了天時地利多重利好條件。這就好比當下飼料市場的深度調整,中小型企業的日子愈發艱 難,只有上規模的企業才能得以生存與發展。而致力于全產業鏈的企業來說,最終的戰場,就是消費者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