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0多年里,中國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或者說,食品安全的意識正在不斷地覺醒。從前些年的“三聚氰氨”,“孔雀石綠”,“瘦肉精”到現在的“速生雞”,等等,民眾對于不安全食品的恐慌使他們對同一類型的其他產品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每一個食品安全事件都有著重大的社會影響。
食品安全的根源在于飼料安全,飼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動物產品的安全與等級。而做到飼料安全,說起來也簡單:
1. 飼料原料要安全。飼料配方要科學;飼料原料要無雜質、無霉變、無農藥殘留,植物本身固有的有毒有害物質、霉菌總數、真菌總數和重金屬等要符合飼料衛生標準;
2. 飼料添加劑要安全。要符合國家標準合理添加;飼料添加劑和添加劑混合飼料必須有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準文號,進口的飼料添加劑必須經過登記。
3. 獸藥安全。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對動物進行免疫,嚴格遵守有關藥物添加量、停藥期及配伍禁忌的規定,在生產過程中嚴把計量、投藥、混合三關;抗生素在動物體內的殘留要低于國家標準;無違禁藥物添加。
4. 生物安全。飼料原料中無國家禁止的轉基因產品。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建立了中國特色飼料工業體系。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我們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是用跑的速度在前進,但這一步跑起來,丟掉了很多東西,需要重新回頭撿一撿。筆者認為基本的,需要不斷鞏固的有:
1. 有關飼料安全的科技知識在養殖戶中的普及。
2. 飼料安全法規的完善和飼料質量檢測體系的建設。
3. 飼料及動物營養學科技的進步。
有些養殖戶知道某些東西會帶來什么利益,卻不清楚他帶的危害,或者說他不清楚危害有多大,這就是他不懂科學的表現。有些養殖戶了解事情的嚴重性,卻昧著良心裝傻瓜,以為沒人能把他怎么樣,這是不懂法。而有些人卻是知法犯法,妄想蒙混過關,卻不知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就是檢測的威力。
飼料安全的范圍比較廣,飼料原料和添加劑品種眾多,不好管理,有些影響比較明顯,引起公眾的重視,而有些影響則是潛在的、長期的,也不容小視。總體來講,提高公眾意識和認識,規范管理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