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在國內已經越走越成熟,現代化的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現代的養豬模式也就導致生豬養殖要更多的考慮豬場建設問題。如何對豬場進行合理的建設與規劃也就成為現代養豬的關鍵問題。隨著當今養豬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養豬業面臨許多必須解決的問題,且疫病肆虐,只有從多方面、全方位著手,精養細養,走規模集約化的道路,才能保證現代化養豬業的健康發展,實現養豬創效益的宏偉目標。
一、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這也是健康養豬的首要解決問題。
1.豬場的選址
首先考慮水源充足衛生,電力充足,環境清幽,沒有工業污染的地方;排水方便,以半坡地形為最好;交通方便且遠離居民區,不會污染居民區的飲水源;離主要公路、鐵路至少1km以上為最佳;同時還要考慮今后污水的凈化處理和利用問題,尤以種養結合,建立沼氣利用設施為最佳。
2.豬場的合理布局和優良配置
必須從上風口處以種豬-保育-育肥三點式分區生產,三區間隔至少500m以上;出豬臺必須在圍墻外,避免場外車輛入場;豬舍走向應以東西走向向東南方向偏離15度建造,這樣才能保證夏天太陽不會直射舍內豬體,冬天不會受西北風的侵襲;豬舍內凈空高度至少3.5m以上,最長不超過50m為佳,棟與棟之間間隔25m左右,根據地形合理規劃建造,以品字形排列為最佳。可以考慮飼養員飼養管理操作方便快捷,省工省時,在建豬圈時,每圈從飼料堆放間(即進門的小消毒池處),也就是沖糞溝的閥門處,每圈依次遞減(限位欄1cm,保育舍3cm,后備區、配種舍和肥豬舍5cm;產房如果是采用產仔高床則保持產床水平,產床下水泥斜坡要求光滑平直,便于搞清潔衛生時好沖洗;前后走道應與產床水平且比產床下口低10cm,糞溝三分之二在產床下,母豬從后門進前門出便于搞好清潔衛生,這樣仔豬又不易從中間走道鉆入產床下面);豬圈內地面應保持3%~5%的坡度,低于3%不利于水流出,不能保持豬圈內干燥溫暖,且不好搞衛生;超過5%則不利于豬只睡眠,并使豬只肢蹄病發生率增加,影響豬只生長發育。
由于豬只本身具有愛好清潔的三角定位性,且易在潮濕的地方排糞尿,一經固定,很不易改變,所以飲水器應安裝在排糞區的側墻上,并隱藏在墻面內,可以避免劃傷豬只及豬只戲水,同時應在各個豬舍考慮安裝高低不同的兩個飲水器,要求不在同一條垂線上并相距45 cm~50cm(高度以豬只喝水時頭稍向上仰,飲水器的水不會隨嘴角流出為佳),保育區飲水器離地面20cm~40cm,肥育區飲水器離地面40cm~65cm,后備區和配種區飲水器離地面60cm~75cm,如果有些豬只過于弱小過矮,可在地面墊一塊小磚或小石板,便于小豬腳踏在上面去飲水。舍外水管必須埋入地下,避免夏天太陽曝曬進水管后造成飲水困難。
從飼料房出來后經場區中央大道到達各區各舍可建成2%的緩坡,便于斗車拉飼料(走下坡路時省力些)和排污溝的建造;室外散水和糞溝應在屋檐滴水之內,實現糞便與雨水分流,減少環境污染和減輕對糞水的處理難度;在全場污水處理口進行固液分離,并利用產生的沼氣回收利用能源,糞渣和沼液用于農業生產,使種養循環、良性發展。在房頂上安裝噴淋裝置和在豬舍前后安裝排風扇或濕淋降溫系統,所有的門窗既能全敞開(門窗直接開到地面,豬欄為柵欄式),又能完全密閉,做到冬天能保溫,夏天不酷。
3.建立防疫隔離溝/帶
在豬場周圍圍墻外5m~10m處修建防疫溝并錯窩種植三排常綠高大喬木(如香樟、小葉楨楠、白果、桂花等),豬場建好圍墻、防疫溝、防疫帶可防止外界人員、動物入內,從而防止疫病傳入。在豬場主走道兩側也可種植常綠高大喬木(如香樟,香氣可驅蚊,又不易被大風吹翻而打壞豬舍),各舍中間的隔離帶可種植官西蜜柚、香蕉、巨峰葡萄等遮蔭和美化環境,又豐富了職工的物質和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