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商領域,越來越細分化的市場環境,投資者們似乎已經沒有不涉及的領域,唯獨有一塊難啃的骨頭,那就是生鮮電商。不過最近,生鮮電商似乎迎來了黎明的曙光,眾多投資者下定決心拿下這層久攻不破的堡壘。
8月1日,中糧集團旗下我買網宣布獲得B輪融資1億美金,IDG資本領投,創造了國內食品電商包括生鮮電商領域的融資之最。而作為投資界標桿的IDG資本也下了血本,這也是它歷年來在電商行業的最大投資。
我買網,是中糧集團2009年投資成立的B2C食品電商,曾在2013年獲得賽富基金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目前仍是中糧集團控股。與其他食品電商相比,我買網主打的是“海外直采”。目前,海外直采商品已占到該網站商品種類的15%以上,今年下半年計劃再增加500種,重點品類包括高端牛奶、牛肉、海鮮、果汁、葡萄酒和水等。此輪融資完成后將主要用于強化海外直采、前端供應鏈和生鮮冷鏈配送等原有優勢。
生 鮮,是與我們消費者息息相關,也是需求最大的產品,主要涵蓋果蔬、蛋肉、水產海鮮、雜糧牛乳等。據iDoNews記者獲得的數據,生鮮產品在傳統零售銷售 額中占比超過20%,每年有近萬億的市場規模。在這一片擁有巨大挖掘潛力的市場藍海里,不乏很多探險者,要不被這片藍海淹沒,要不就還在垂死掙扎。
2012 年是生鮮市場熱鬧的一年,先后有多個電商巨頭進入這一行業。2012年5月,順風速運旗下食品商場“順豐優選”正式宣布上線,定位于優質安全的中高端食品 B2C。目前已擁有8000SKU(庫存量),和超過7000種食品,除了擁有龐大的物流配送外,還有包括恒溫、冷藏、冷凍等多功能倉儲。6月初,亞馬遜 中國的食品分類中多出一個新的品種海鮮,而提供者是海鮮電商“鮮碼頭”,一家在傳統海鮮領域有20年大酒店供應經驗的公司。6月13日,淘寶生態農業頻道 上線,該頻道主要以有機農產品交易為主,提供貨源的是1000家公司性質的正規農場。7月15日,京東劉強東在微博挑起“西紅柿門”的愛情故事后,7月 18日,京東商場對外宣布推出食品生鮮頻道。
除了這些平臺級的巨頭進入生鮮市場外,還有一些區域性本土化的生鮮電商相繼出現,包括本來生活、沱沱工社、上海易果等都在各自的區域內用有忠實的用戶群和影響力。而像永輝半邊天、優菜網卻因為各種原因相繼下線。
雖然生鮮電商看起來如此火熱,但跟其它電商領域相比,有著先天的生產周期較長,標準化程度很低,流通和保質不易的特點。電子商務企業無法在短期內解決這些問題,這也導致他們的舉步維艱。即使是在全球來講,這一市場也是電商難以攻克的領域。
生鮮產品的核心就是一個字“鮮”,如何保證消費者在拿到產品時的鮮度,就增加了對物流冷鏈和配送速度的要求。而在運輸過程中果蔬類食品的損耗率超過20%,這跟冷鏈的不完善有很大的關系。運輸成本的增加,是很多電商難以解決的難題。
另一個影響電商發展的因素就是生鮮產品的標準化問題。中國的農副產品的種類繁多復雜,目前還很難按照國際上的品質、工藝和規格的標準化來細分,這也給生鮮產品在倉儲和運輸過程中帶來了麻煩。大多電商采取的方式是從國外采購進口食品,而主要定位那些高端用戶。
還有一個國人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既包括食品本身的安全問題,也有消費者對中國食品企業的信任問題,是選在線下實體店購買,還是在網上購買,消費者沒有切實的把握,市場本身也沒有給出很好的答復。
就目前來說,生鮮市場有兩種主流模式。
第 一種,是平臺級的純B2C電商模式,以淘寶、京東、順豐優選為代表。此類是自己不種養產品,而產品來源大多是名牌廠商和農場,他們把產品放在這些平臺上售 賣。唯一區別的是,淘寶和京東是不負責任商品的運輸而是由商家自己解決,而順豐優選是自建冷鏈體系,自己運輸生鮮產品。
另一種,是B2C——+自有農場模式。比如中糧我買網、沱沱工社等生鮮網站。這些就是企業在某地承包農場,種養殖瓜果蔬菜、雞鴨牛羊等生鮮產品,然后通過自建的B2C網站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當然運輸也是由自己去負責。
綜合以上兩種模式,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基本上都是各自為戰,自己經營。而國外類似的生鮮電商,比如美國的AmazonFresh,英國的Ocado等,普遍采用的是輕量化的電商運作模式,充分利用自己的電商平臺和上下游供應鏈緊密地結合,優勢互補,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合。
就目前來說,除了有大量的資本投入到生鮮市場外,還需要像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和那些具有生鮮運輸能力和優質產品貨源的垂直電商合作,才可能攻破這一壁壘,迎來生鮮市場的變革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