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開始,CPI的漲跌與豬價的起落總脫不了干系——CPI漲了,豬拱高的,CPI跌了,豬拉低的。因此,在畜牧行業內,CPI又有“豬 CPI”之說。豬真有如此神力,能夠只手撐天,操縱CPI漲跌么?今日有港媒為豬洗冤:“內地經濟總量越來越大,消費升級加快,消費分層明顯,結構變化越 來越豐富,指望“一頭豬和一只雞”為坐標的CPI,CPI高了就是 “豬拱的”,難免刻舟求劍,掛一漏萬,南轅北轍。”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公布后, 有消息說,明年內地居民消費價格調查將進入5年一次的大調整,統計部門將對CPI八大類產品的代表規格品種、各類商品權重進行調整。這一消息某種意義上比 當月的CPI數據更具有新聞價值7月份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2.3%;PPI環比下降0.1%,同比下降0.9%。數字看波平浪靜,但百姓感 受往往不一致。不少家庭主婦們嘀咕說,以前,普通蘋果3—4元一斤,現在普通蘋果要8—9元一斤了。日常用品沒有不漲的,但每個月CPI數字那么小?這篇 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統計數字解讀似也委婉地承認,“從同比數據看,上月部分食品和服務價格漲幅較高。”食品中,鮮果和蛋價格同比漲幅分 別為20.1%和19.5%,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56個百分點。服務中,旅行社收費、家庭服務、機票和學前教育等價格同比漲幅均超過5%。統計數據 與經濟生活真實狀況的反差和背離,如何讓經濟數據像體溫表一樣,與百姓的感受相接近,應是明年高速CPI統計辦法的初衷和目的。
從CPI指 標體系的源起看,它起源于1993年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彼時中國剛從計劃經濟走出,物資匱乏而短缺,百姓收入水平低,無論是社會零售商品的豐富性還是居 民實際消費水平,都與現在的市場狀況洞若天淵,但反映零售物價指數的指標體系卻一直延用至今,食品類消費的權重占比一直占到三成以上。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食品在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即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其權重也有望相應降低。可見,“老花”的指標體系難以反映變化的經濟生活,到了必須修正的 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