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四位一體”,綜合施策,統籌推進,是青海推動生態畜牧業建設向縱深推進的有效手段,是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抓手。飼草料產業夯實了畜牧 業發展基礎,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機制建立了生態安全屏障,游牧民定居工程推動了牧區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畜牧業建設成功探索出了“股份制”、“聯戶制”、 “大戶制”、“代牧制”等適合不同地區的建設模式,創新了草地畜牧業發展方式,為深化牧區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不竭動力。
一 是牧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省961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入社牧戶達11.5萬戶,占建設村牧戶總數的63%,牧戶入社率達72.5%。累計整合牲畜 1015萬頭只,整合率達到67.8%,整合草場2.56億畝,整合率達到66.9%,加快了分散經營方式向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規模效應逐漸顯現。
二 是畜牧業結構持續優化。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良種、良法、良畜推廣創造了便利條件,牦牛、綿羊本品種選育和山羊改良選育覆蓋面不斷擴大。全省牦牛選育面擴大 到25.15萬頭,藏羊選育面擴大到52.5萬只,半細毛羊鞏固面擴大到95萬只,絨山羊改良面達到58萬只,牦牛、藏羊的整體生產性能提高25%左右。
三 是草原承載壓力有效緩解。按照“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產、減畜不減收”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以草定畜,加快調整畜群結構,加大非生產畜淘汰力度,著力減少 草場載畜量,使超載草場得以休養生息,局部地區草場植被覆蓋度不斷好轉。同時開展牛羊養殖小區建設,發展舍飼、半舍飼養殖,極大地減輕了天然草場承載壓 力。據省草原監理站監測,2013年天然草場產草量達到平均每畝178.5公斤,比2011年增加19.4公斤,提高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