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以來,“二師兄”身價翻身上漲。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8月份第2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上漲至14.43元/kg。這已經是生豬價格連續上漲的第6周,且中秋國慶雙節臨近,讓市場對未來豬價行情持看漲態度。養豬業似乎在“回心轉意”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豬價的回升能否讓養殖戶們忘卻上半年的豬市噩夢?生豬養殖行業的拐點到了嗎?
“二師兄”身價暴漲 養殖戶能否沾光?
春節前本該是生豬市場的傳統旺季,但2014年卻一反常態,受生豬產能偏高、市場供求關系寬松等因素影響,全國生豬價格2014年初出現一輪較快回落,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第4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10.97元/公斤,同比下降12.7%,創下年內最低值。
經歷過上半年的虧損,目前的豬價確實給了人們很大的想象空間。豬價漲了,但養殖戶是否能達到盈利水平呢?我們在參考豬糧比數據(最新為5.47:1)后發現:生豬養殖還處于預警虧損狀態。要想到達盈虧平衡點,還需豬價上漲或玉米價格下調。因為,按照我國生豬生產成本構成測算,生豬養殖達到盈虧平衡點的豬糧比價(豬肉價格與飼料糧食價格之比)約為6:1。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也明確提出,低于6:1就意味著進入防止價格過度下跌調控區域,正常的豬糧比價應該處于6:1至8.5:1之間。
業內人士分析,受旱情影響,飼料價格漲幅較大,其中玉米價格更是水漲船高,這樣一來導致現在每頭育肥豬的養殖成本有所增加,養得越久成本越高。雖然近期價格上漲較多,但是隨著未來生豬出欄量逐漸增加的影響,價格不是不漲,但很難出現暴漲的局面。
由此可見未來生豬養殖要想達到盈虧平衡點,還需要更多時間和利好消息。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養豬人?
伴隨著上半年的豬價暴跌,生豬產業鏈上演了一出有人歡喜有人愁的戲劇性場面。雙匯發展8月11日晚間發布半年報,上半年凈賺21.97億元,同比大增30%。雛鷹農牧同期大虧1.48億元。
分析師馮永輝說,豬肉產業鏈冷熱不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由于中國的屠宰市場受地方保護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豬肉市場因此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當生豬價格上漲的時候,豬肉價格的漲幅高于生豬價格的漲幅;當生豬價格下跌的時候,豬肉價格的變化相對遲緩,屠宰環節的利潤相對穩定。
業內人士認為,全產業鏈是未來養殖企業的發展趨勢,企業的業績才不至于出現大幅波動。如果企業既有養殖業務,也有屠宰和肉制品加工業務,上游損失下游補,可以削峰填谷,表現相對平穩。雙匯跨國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正是全產業鏈布局策略的一種體現。
供應下降驅動豬價上漲
有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豬價的上漲來自多重因素刺激。首先,為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今年3~5月,國家發改委已連續兩次啟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雖然收儲對豬價的提振并不明顯,但能起到穩定生產和價格托底的作用,能夠帶給市場信心。
進入7月后,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以及長江流域暴雨,直接影響豬的生長及運輸,屠宰場、肉聯廠等終端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小幅提升生豬收購價格,對豬價的上升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近一段時期整體供應下降是豬價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中秋、國慶臨近使三季度消費改善,也拉升了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