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規模快速擴張、生產迅猛工業化拼搶階段后,廝殺慘烈的食品企業再次把爭奪矛頭對準了上游的原料基地。
乍看這一邏輯似乎經不起推敲。眾所周知,食品行業本是完全充分競爭的行業,幾乎每個領域一抓都有一大把家喻戶曉的品牌,而且比品質、比知名度、比歷史,這些品牌都不相上下。可在當前消費需求多元化、行業走向深度競爭的背景下,原本不起眼的上游源頭成為各方爭搶的關鍵。
作 為我省乃至全行業肉制品加工龍頭企業,金鑼集團以其年生豬屠宰能力2000萬頭的體量位居全國前三。本月11日,金鑼新上的150萬噸肉制品項目舉行投產 儀式,該項目正常達產后,可年屠宰生豬1000萬頭,年產鮮肉84萬噸,但這條消息引發業界關注的并不是產能數字的增加,而是產能上去后上游穩定的豬源如 何保證。
筆者在金鑼采訪時曾目睹其廠區周邊壯觀的送豬景象:一輛輛滿載鐵籠子的大貨車排成長隊,籠內裝滿了出欄豬。這些豬大多來自周邊縣市。按年屠宰2000萬頭算,每天要宰5萬頭豬,豬源供應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國內肉類加工企業自己養豬的比例并不高,最高60%,且規模越大自給率越低,這讓各大企業紛紛把精力聚焦到上游養殖能力的建設。沒錯,包括雙匯、雨潤等巨頭在內,搞肉類加工20多年后重新研究起該如何養豬。
在乳制品行業,蒙牛、伊利、三元等乳企在考慮該如何養牛。受乳品行業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影響,乳企新一輪整合核心就是對奶源的爭奪。2013年,蒙牛正式宣布獲得現代牧業27.9%的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現代牧業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原奶供應商,蒙牛此舉目的不言而喻。
泰 安當地一家乳企負責人曾向記者抱怨稱,各巨頭出手太狠,高價收購、斥巨資“圈地”建養殖場、受政府追捧,面對財大氣粗的對手,本地乳企被擠壓得喘不過氣 來,傳承千年的東阿阿膠同樣受困于原料資源,在考慮如何養驢。作為阿膠最重要原料,2006年,每斤驢皮價格2元,2010年每斤25元,2013年上半 年80元,為2006年價格的40倍,且漲勢依然在延續。巨大成本壓力下,東阿阿膠必須下大力著手解決驢皮的問題。10年來,公司已在新疆、內蒙古、甘肅 等地建立了20個標準化養驢示范基地。
其實各食品企業紛紛轉向上游資源爭奪,既有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質量底線步步倒逼的現實困境,也有 長期以來農業基礎薄弱的深層背景。農業、畜牧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低,產出質量無從保證,這讓下游各個生產加工環節備受掣肘。在不缺資本、不缺技術、不 缺設備的當下,優質可靠有保證的上游原料卻是錢砸不出來的。十億、百億級企業在重新思考如何養豬養牛,這可能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但或許也將成為改變農牧業 長期積弱的一個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