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地方的屠宰場突然缺豬時,必然都會四處找豬販。豬販必須從與養殖戶和肉販的議價中賺取差價利潤,雖是無本買賣,有時候卻也要虧上幾筆,他們為從長遠考慮,議價時要看的不僅是供求市場,還有各種關系的平衡。
豬販談價錢看什么?
豬販的作用是傳導供求信息的變化,屠宰場會報收購價,豬販根據屠宰場的收購價再去向豬場收豬。如果市場供應充足的時候,短期內他們有壓價的能力,如果市場供不應求,豬販反而還要求豬場賣豬。
那 豬販談價看什么呢?首先看關系,豬販還是需要豬中介來推薦養殖戶,每個地區豬販都有長期維持和利用的中介及養殖戶資源,不少養殖戶也有自己熟悉的豬中與豬 販。也正是由于關系的“固化”,一旦養殖戶缺豬或壓欄,豬販不能快速找到新的豬源時,只好被動提高豬價;其次是豬一定要靚,好豬與尾豬的價格差距一般在 0.3-0.5元/斤。豬販認為,屠宰出肉率低的尾豬只有雙匯類的大企業才能消化,多數肉販非常排斥尾豬。
另外,豬價漲跌也是豬販為難的地 方,廣西南寧武鳴縣豬販李根凱告訴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廣西5月初豬價是南寧最先漲到5.5元/斤,3-5個小時后消息就傳遍了周邊縣城,然后整個南寧 的養殖戶就不賣豬了,隨后周邊縣的批發市場也缺豬了。當時豬販都不敢拉豬,價錢漲太快。而肉販每天都要賣肉,所以一般都會很快接受漲價。談好了肉販價格, 但是下到養殖場時價格又漲了一次,由于很多肉販是老關系,不得不拉,因此就虧了。“跌價也難做,每天跌幾毛錢,拉回的豬賣不出去,自己要降價。肉販生意不 好也要壓價,降價當天一般都是虧損的。”
李根凱向記者介紹,廣西一些豬販在與肉販議價時,和廣東毛豬批發市場交易價不同,是直接以屠宰后的 分割肉價格進行議價,當地稱為“煸肉”。如6月份,南寧地區煸肉價格為8.3元/斤,生豬出欄價為6.5元/斤,6.5/8.3=0.78.當地人以 0.78左右為系數計算出欄最高價,即煸肉價格×0.78=最高出欄價。如果養戶報價高于該價格,豬販就會認為虧本,于是就偏向于壓價。但有這種市場現狀 的地區并不多見,大多數豬販始終是按照市場上的流通價格進行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