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討如何有效應對“豬周期”,促進全縣養豬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縣物價局近期組織價格成本調查和監測人員,深入柏祥、中洲、筻口等鄉鎮10個農調戶(大規模戶1個、中規模戶3個、小規模戶6個),縣城定點屠宰場以及縣畜牧、統計等部門,對全縣今年上半年生豬發展和養殖成本收益等情況進行了調研。情況表明,生豬存欄、出欄頭數及平均重量增加,養殖成本剛性上升,收購價格持續走低,養殖虧損同比翻番。
一、情況綜述
(一)存欄、出欄頭數及平均重量增加
今年6月底,全縣生豬存欄81.02萬頭,比去年12月底存欄80.62萬頭、去年6月底存欄80。86萬頭,分別增幅為0.5%和0.2%。今年1—6月,全縣共出欄生豬75.26萬頭,比去年同期出欄73萬頭,增幅為3.1﹪。所調查的9個中、小規模戶:6月底存欄1117頭,同比存欄610頭,增幅為83%;今年1——6月該9戶共出欄510頭,同比出欄360頭,增幅為41.7﹪。一個大規模戶:6月底存欄9878頭,同比存欄9905頭,減幅為0.3%;今年1——6月出欄9920頭,同比出欄9835頭,增幅為0.9﹪。今年受市場供大于求的影響,部分豬販和屠宰商紛紛提高了收購門檻,不僅挑品質好的收,還對低于110公斤,甚至對低于125公斤的豬都不收,使肥豬出欄重量平均增加4.3﹪。
(二)養殖成本剛性上升
此次調查的三種類型養殖戶:小規模平均每頭總成本1897.27元,比去年同期1816.91元,上升了80.36元,升幅4.4﹪;中規模平均每頭總成本1861.24元,比去年同期1742.77元,上升了118.47元,升幅6.8﹪;大規模平均每頭總成本1711.39元,比去年同期1626元,上升了85.39元,升幅5.3﹪。造成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飼料的主要成份玉米、豆粕價格上漲,以及部份飼料價格上漲。現玉米2800元/噸、豆粕4000元/噸,比去年同期玉米2700元/噸,豆粕3850元/噸,分別上漲了3.7﹪、3.9﹪。“洪育”飼料3500元/噸,比去年同期3300元/噸,上漲了6.1﹪。二是人工成本繼續上漲。目前農村大部分勞力外出打工,造成農村勞力緊張,雇傭養豬人員工資急劇上升。按成本調查規定的勞動日工價,由去年的80元∕天調為今年的90元∕天,僅上調12.5%,與實際用工工資上漲幅度相差較大。三是由于收購門檻的提高,即肥豬出欄平均重量的提高,直接增加了飼養時間,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飼養成本。
(三)收購價格持續走低
根據生豬定點價格監測數據,全縣上半年生豬收購價格逐月與去年同期對比情況,詳見《附表》中“序號”為“(1)、(2)、(3)”行所列數據。附表:
2014年1——6月全縣生豬(良種)收購價、豬肉(精瘦肉)零售價及銷售環節購銷差價、差率分別與2013年同期對比表
今年1月至6月平均出欄價格每500克5.93元,比去年同期平均7.05元,下跌了15.9%。今年上半年6個月中:價格最低的4月5.07元,比去年4月的6.10元(恰好也是去年最低價格),下跌了16.9%;價格最高點是5月的6.63元,與去年5月的6.67元相接近,但比去年上半年價格最高的1月8.63元,下跌了23.2%。造成今年來豬價持續走低的根本原因是市場供大于求。隨著去年下半年豬價回升,養殖戶普遍積極補欄,特別是中、大規模養殖戶一批批興起,造成去年底至今年1——2月集中出欄,供應量大增。加之,今年大型加工企業進口豬肉,國家收儲庫存投放市場,又進一步增加了供應量。然而,中央“八項規定”,“反四風”使豬肉集中采購大幅減少,酒店、餐飲行業需求萎縮。再說,家庭消費,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城鄉居民食肉結構發生了大的變化,食用低脂肪的家畜、家禽、水產、野生動物所占比重在上升,食用豬肉所占比重正大幅下降。再加上,豬販提高收購門檻,市場豬肉零售價居高難下,影響生豬正常銷售,使本已低迷的豬市“雪上加霜”。
(四)養殖虧損同比翻番
今上半年,大規模戶平均每頭虧損342.89元,比去年同期虧損180元,增加虧損額163元,增大虧損幅度90.6%;中規模戶平均每頭虧損256.34元,比去年同期虧損122.44元,增加虧損額133.9元,增大虧損幅度109.4%;小規模戶平均虧損443.72元,比去年同期虧損220.08元,增加虧損額223.64元,增加虧損幅度101.6%。三種規模戶虧損的額度和幅度,綜合平均比上年同期基本上都翻了一番。
二、問題分析
(一)市場風險加劇。從1985年國家取消生豬派購,放開市場以來,生豬價格一直出現了明顯的周期性波動。按照豬價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為一個周期,已經歷了八個大的周期性波動。分別是1985——1991年、1991——1996年、1996——2000年、2000——2003年、2003——2006年、2006——2009年、2009——2012年、2012年至今。上世紀,周期較長,一般延續5——8年,本世紀呈現周期縮短趨勢,為3——4年一個周期。從波峰看,1985、1988、1995、1997、2001、2004、2007、2011年為高效益年。此輪周期從2012年進入低谷至今,豬價一直在下降通道運行,就在市場預期價格底部已基本確立的時候,生豬價格又出現反復。有人說,豬行現在越來越沒有規律性。又比如,每年一般5——6月豬價較低,10月較高,春節后有一個上漲期。但人們都沒意識到2013年和2014年春節后,豬價下跌更多。岳陽縣去年上半年與今年上半年豬價下跌的情況,正是這種出乎預期的反映。自去年上半年平均出欄價跌至7.05元∕500克,豬糧比價為5.21:1,處于“黃色預警區域”,到今年上半年平均出欄價進一步跌至5.93元∕500克,豬糧比價為4.43:1,一直跌入“紅色預警區域”。勝奇畜牧有限公司養殖場長楊洋反映,他從事養豬業十多年,也多次遇到過豬價下跌的情況,但像這次持續時間之長,下跌幅度之大,還是頭一次遇到,并且下跌的態勢還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像他這樣規模的養殖場,生豬每50公斤主產品生產成本達740多元,每出欄一頭肥豬平均虧損340多元,市場風險太大了。
(二)成本剛性難控。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價格,“洪育”飼料價格如前所述,比去年同期分別上漲。而玉米價格2800元∕噸,相比今年初的2560元∕噸,累計上漲9.4%。加之農村勞力緊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成品油價格上漲(今6月底0#柴油比去年同期每升提高0.42元,97#、93#汽油,通過油品升級和自然調整,累計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0.63元、0.60元),使得生豬和飼料運輸成本相應增加。特別是當前規模化養殖,對環境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治污成本上升。此外,還有土地流轉等成本費用呈剛性攀升,確實難以控制其強勁上漲的勢頭。
(三)“中間笑、兩頭叫”。這句話比較形象說明了當前“豬市不順”的情形。豬肉銷售者(中間環節)連接著生豬生產者(養殖戶)和消費者(居民)。目前的問題是:中間環節差價過大,收益較多,所以稱“中間笑”。而生產環節出現了嚴重的“豬賤傷農”,消費環節出現“肉貴傷民”,這兩頭叫苦連天,所以稱“兩頭叫”。“豬賤傷農”的問題,前面我們已作了分析,下面再分析“肉貴傷民”問題。這里所說的“肉貴傷民”,不是說今年肉價絕對高于去年,而是說,在今年豬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居民沒有真正感受到市場肉價隨豬價下跌而相應下跌的實惠。
1、肉價跌幅明顯小于豬價跌幅。今年1——6月平均肉價,對比去年同期平均肉價跌幅僅5.7%,而今年1——6月生豬平均豬價,對比去年同期平均豬價下跌了15.9%,其肉價下跌幅度小于豬價下跌幅度10.2個百分點。
2、銷售環節購銷差價(差率)大幅上升。銷售環節購銷差價(差率),即:豬肉零售價格與生豬收購價的差價(差率)[以下簡稱:“購銷差價或購銷差率”]。2014年1——6月銷售環節購銷差價(差率)與去年同期對比情況詳見《附表》中“序號”為“(7)”至“(12)”行所列數據。其中:2014年1——6月平均購銷差價5.19元,購銷差率87.5%,對比2013年同期購銷差價4.74元,購銷差率67.2%,其購銷差價上升了0.45元,購銷差率上升(擴大)了20.3個百分點。
3、縣城生豬屠宰交易:豬販、屠商利益空間較大。岳陽縣城關鎮僅有一農定點屠宰場(機械化),是隸屬縣商務局管理的公有制企業。目前的運營模式,主要是實行“四統一”:統一提供代宰加工服務,統一屠宰檢疫,統一瘦肉精檢測,統一收取屠宰環節規定的稅費。近兩年,年屠宰量2萬多頭,今年1——6月共屠宰10660頭,比去年同期10400頭,增長2.5%。統一收取的稅費,從2013年9月1日起,每頭稅費由57元調為56元。其中:地稅16元、檢疫費4元、瘦肉精檢測1元、屠宰加工服務費32元、屠宰管理費3元。當前,生豬屠宰交易主要運營方式和過程是:豬販收購生豬并運送到定點屠宰場的豬欄寄存→豬販與屠商在豬宰殺前,到屠宰場豬欄,按每頭豬的質量面議白條肉批發價→屠宰場在早上3點半上班殺豬→豬販與屠商交易結算時,豬頭不計秤歸豬販所有,豬內臟和腳不計秤歸屠商所有→屠宰場向豬販收取規定的稅費→屠商將批到的白條肉和付產品運到市場攤位零售。下面再看調查時點5月26日,屠宰場豬販與屠商交易一頭毛重100公斤生豬的經營情況:當時,生豬平均收購價每公斤13元,議定白條肉批發價每公斤21元,生豬出肉率按70%計算,得白條肉重70公斤。市場豬肉平均零售價每公斤24元。另外:豬頭計25元、內臟計130元(肚子40元、大腸30元、肝、舌、心等60元)、豬腳140元。
豬販出售一頭豬獲純收入=白條肉批發值+豬頭值——收購成本值——統收稅費=70公斤*21元/公斤+25元——(100公斤*13元/公斤+運雜費30元)——56元=1470+25——1330——56=109(元)
屠商銷售一頭豬獲純收入=白條肉零售值+付產品值——批發值——攤位等雜費=70公斤*24元/公斤+130元+140元——1470元——50元=430(元)
以上說明:今年上半年農戶因豬價持續大幅下跌,每出欄一頭豬虧損三四百元,而市場肉價卻維持小幅下跌,豬販和屠商每銷售一頭豬,合計穩賺五百元以上。
三、對策建議
(一)發揮市場調節的決定性作用,但仍需完善必要的政府調控。近幾年國家對生豬養殖業扶持力度加大,養殖規模由最初散戶為主,發展成規模養殖為主;養殖戶也由單純的農民,發展成城鄉多元投資人。養殖戶跟風暴增,導致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局面,這只能通過市場調節這只無形的手,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逐步實現供求平衡。此時,政府切不可鼓勵新上規模,逆向干預市場。政府和有關部門應引導市場主體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著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和科技創新,著力提升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今后,政府決策部門一方面應準確做出預測,把握好收儲時機,制定靈活實效的收儲預案,準確綜合研判氣象、畜牧、統計、價格等部門有關數據,及時發現市場苗頭性和趨向性問題,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避免價格跌入谷底后再實施低效性收儲操作。另一方面,國家不能單一地依靠收儲來調控市場,還應在提升國內生豬品質前提下,盡可能滿足國內深加企業需求,并適當控制進口,努力拓展出口,促使生豬養殖業良性循環發展。
(二)加強各部門職能聯動,創新市場化服務體制機制。建議財政、商務、畜牧、統計、銀信、物價、環保、宣傳等部門,既要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又要整體聯動,為促進養豬業良性發展創新市場化服務體制機制。1、政策和輿論導向服務。在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調出大縣獎勵,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生豬保險、生豬良種補貼等政策的同時,加大宣傳引導,穩定生產。有關部門既要指導養殖戶保持能繁母豬數量,防止恐慌性宰殺,又要引導他們合理調整生產結構,充分利用價格低迷時期,淘汰劣種母豬,更換優質豬種,優化豬群結構。同時,還要防止養殖戶認為大跌必大漲,短期盲目擴張規模,導致惡性循環。2、市場信息化服務。畜牧部門要堅持和完善養殖信息發布制度,準確及時發布存欄、出欄、外銷量等數據信息和生產發展預測預警信息。商務部門加大屠宰企業白條肉批發(出廠)價格、市場零售價、定點屠宰量,病害、死豬無害化處理等信息。物價部門適時發布生豬生產成本收益、生豬及仔豬價格、玉米批發價格、生豬購銷價格預測預警等信息。3、養殖技術和防疫病技術服務。畜牧部門組織專業技術力量下鄉下點,加大養殖技術和防疫病技術知識培訓、加強現場指導,加強責任分片包干和防治績效獎罰機制。4、市場監管服務。商務、物價、工商、技監、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定點屠宰行業管理,生產環保治理和市場管理。重點打擊壟斷市場、壟斷價格、欺行霸市,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飼料,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生豬防治病藥品,打擊銷售病死豬等行為,清理整頓生豬定點屠宰、生豬流通環節稅費和生豬進銷差率。設置適當的生產環保門檻,并加強生產環境治理監督檢查,關停限期整治仍不能達標的養殖場,創造良好的生產、流通、消費環境。5、疏理融資渠道服務。加快建立生豬養殖信用擔保和養殖業發展風險防范機制。建議適當降低養殖戶抵押貸款門檻,簡化貸款程序,同時應積極探索試行生豬養殖發展風險基金制度,盡可能幫助養殖戶暢通融資渠道,渡過難關。
(三)科學控制成本,提升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水平。控制成本決不是簡單直接的減少成本,而是在科學合理的必要投入下,通過實現高、優產出,從根本上控制或降低成本。1、從調查戶看,大、中規模戶生豬養殖成本明顯低于小規模戶和散養戶,所以走適度規模化養殖之路,是節約成本的途徑之一。2、在選擇飼料上,并不是價格越低越好,而是注重合理的性價比,主要在飼料功效上,環保安全上見高低,從而體現成本控制的程度。3、對有實力的養殖戶,推廣搭建“農超對接”“農貿對接”,實現養殖戶自繁、自養、自銷“一條龍”生產經營,減少中間環節,從總體上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空間。4、發展生態養殖模式。根據地形區位條件,發展“豬——沼——果(菜、糧)”“豬——沼——漁”等種養綜合利用模式,循環利用資源,自然改善生態環境,自行防控疫病,提高整體效益。5、打造特色品牌。保持養豬業長期穩步發展的源動力,關鍵在于質量的提升與成本的控制。要提升質量,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通過付出更多的必要成本,提升豬肉品質,努力打造優質的地方特色品牌豬肉,以實現優質優價高效。
(四)深化生豬市場調研,合理調節購銷利益分配。1、建議省物價局明確合理調節生豬購銷利益的政策。針對當前各地市場豬肉購銷差價(差率)比較普遍或不同程度超出正常水平的現實問題,省物價局可在進一步調研的基礎上,出臺“順價銷售,控制毛白差率”政策的規范性文件,即在生豬收購價繼續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基礎上,暫按市場生豬實際平均收購價,順加不超過60%(當市場收購價回升到14——16元/公斤時,順加不超過55%;當收購價回升到16元/公斤以上時,順加不超過50%)的購銷差率(毛白差率)確定市場統裝白條肉零售價格;定點屠宰場出廠(批發)價按確定的市場零售價每公斤減2元核定。以合理壓縮銷售環節非正常收益空間,平抑市場肉價。2、建議縣政府明確商務局加強定點屠宰市場的管理,并督促指導定點屠宰場擔負起嚴格執行豬肉“順價銷售”政策,平抑市場肉價的職責。并明確廢除當前由豬販和屠商相互壟斷操控豬肉批、零價格的運營方式,改為:定點屠宰場明確一名責任心強的專人,負責對生豬購銷的來源、去向、收購價、批發價、零售價,數量、質量等進行詳細登記,建立臺帳;負責按政策核定批發(出廠)價、統裝白肉零售價;并負責每日做好批發(出廠)、零售價格全面公示,向豬販、屠商做好宣傳解釋工作。3、建議縣政府進一步降低定點屠宰環節的費稅標準。一是按省物價局湘價費(2014)28號文件精神,迅速取消屠宰管理費項目(3元/頭),二是按省政府湘政發(2008)9號文件關于“繼續清理生豬生產和屠宰加工環節的不合理稅費”精神,將地稅標準降為10元左右,使統收稅費每頭控制在50元以內,減輕生豬銷售環節稅費負擔。4、縣物價局加強生豬“順價銷售,控制毛白差率”政策的宣傳、執行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嚴厲打擊不執行“順價銷售”政策,壟斷價格、哄抬價格、短斤少兩,牟取暴利等行為,開創良好的市場價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