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起,浙江11個市的主城區全面禁止活禽交易,所有禽類必須殺白上市。日前,浙江省衛生計生委批準發布《冷鮮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該規范將于今年10月1日起實施。
《冷鮮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由省預防醫學會牽頭,會同省畜牧畜醫局、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相關企業等單位共同起草,適用于在浙江省境內冷鮮雞、鴨、鵝的加工經營(冷鮮鵪鶉、鴿子參照執行)。
標準對冷鮮禽類加工經營的溫度進行了嚴格規定,要求家禽在宰殺后1小時內,胴體中心溫度要快速冷卻至7℃以下。所謂胴體,是指屠宰放血、脫毛和去內臟(可保留肺、腎)后的雞、鴨和鵝的整個軀體。
在后續的儲存、運輸和銷售過程中,溫度也要始終保持在0℃—4℃,冷鮮禽銷售時,應該設立專柜,不能在常溫下保存。
省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叢黎明說,在檢查中,他們發現,有些銷售點在常溫下加點冰塊,把殺白雞鴨往上一放就銷售。這種做法達不到溫度要求,不符合規范,在0℃—4℃溫度下,冷鮮禽的保質期可達3天,僅放冰塊,保質期就會縮短。
規范沒有對冷鮮禽的保質期做出強制規定。叢黎明說,在實際調查中,他們發現,因為加工工藝和包裝形式的不同,保質期也各不相同,有的3天,有的5天甚至6天,有些出口產品高達20天,所以規范對產品保質期不作強制規定,但提出,由企業根據科學研究實驗結果自行確定保質期。
對于產品的包裝與標識,《冷鮮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提出,預包裝冷鮮禽的標簽應符合GB7718的規定,非預包裝(散裝)冷鮮禽外包裝的標識至少表明以下內容:產品名稱;加工日期和保質期;企業名稱、地址和聯系方式;運輸與貯存方式。
從規范屠宰廠出品的禽肉都統一具備“一證兩標”,即動物檢疫合格證、當地檢疫部門的檢疫合格標識、企業檢疫標識。前兩者由專業檢測部門提供,是禽肉進市場的硬杠杠。后者由企業提供,包括生產企業、產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
“外省進入浙江銷售的冷鮮禽,也必須要符合規范。老百姓去市場購買時,要認準‘一證兩標’,假冒檢疫檢驗合格標識的不法行為,將受法律追究?!笔⌒竽莲F醫局畜禽屠宰行業管理處副處長陸國林說,消費者若發現不法行為,可以直接撥打12315熱線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