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引種等問題其實對疾病的控制帶來了很大的挑戰,今年2月份我親眼見過一家規模場引進了一批后備母豬,隔離了一個月左右引進本場豬群,10天后爆發藍耳,造成大面積母豬流產,保育豬傷亡,損失慘重。
疾病發生過后隨即做了各項檢測,發現藍耳、偽狂犬、圓環都不好,偽狂犬母豬80%野毒感染,圓環母豬帶毒率100%,藍耳就更不用說了。此場疫苗免疫程序應該可以說是相當的到位,其他的措施做的也是不錯,環境也非常的好,那問題出在哪里呢?
后來分析可能有以下幾種原因:1、引種,當一個新的種群引進到另一個種群的時候,原種群豬已有抗體可能會被另一種群排出的野毒中和,抗體水平低的一方很容易爆發疾病。2、偽狂犬造成藍耳的免疫失敗?3、是否生物安全做的不夠好呢?4、霉菌毒素是否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人認為此次疫病的發生,只能反映了當前規模養豬場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豬群的整體健康程度不是很理想。在做了很多防疫的時候,沒有考慮疫苗是否產生很好的免疫應答?藍耳來了就免疫藍耳疫苗,偽狂犬不好就加強免疫強度,豬瘟不好就實施超免,呼吸道多了就免疫支原體。
難道只有靠疫苗或藥控制疾病嗎?我覺得不是,平時應該多注意豬群自身的免疫系統調節,多使用些免疫增強劑(抗菌肽),抗生素最好也是少用,或者選擇短時間精確保健,好的藥品留在最關鍵的時刻用,疫苗免疫也要注重科學的方法,不要盲目的免疫,科學的飼養管理,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