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現在我們身邊各種各樣的外國貨層出不窮。達到冰箱電視,小到手表耳機,都有外國貨的蹤跡。不久之后,英國的豬肉很可能也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上周,英國農業大臣吉姆·佩斯來到北京,為兩國之間一項磋商了5年的協議敲定最后一筆。協議的內容就是,英國向中國出口豬肉和種豬。根據媒體報道,英國商人目前已經拿到2000頭種豬的訂單。而佩斯也表示:“我們估計,英國很容易就可以在短期內向中國賣出5000萬英鎊的豬肉?!?/p>
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對比。根據目前簽訂的協議,馬上將會進口到中國來的這2000頭種豬售價很高,每頭大約是1000英鎊,折合成人民幣在萬元以上,性格比之下,國內種豬的價格便宜得多。根據英國養豬協會主席斯圖爾特的介紹,英國種豬的最大特點是肉質優良、生長快、繁殖能力強。飼養期只有中國豬的四分之一。
不過,雖然英國的豬雖然質量更高,但是豬肉的價格在英國卻很低。數據顯示,現在英國的豬肉價格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實際上,中英之間的肉制品貿易從很早之前就開始了。英國已經向中國大量出口雞爪和雞心,而在今后豬尾巴、耳朵和內臟等部分,也將會進入中國的市場。
英國豬肉走向中國的餐桌,這對消費者到底意味著什么?對此,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趙萍: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可能多了一些選擇,除了吃中國的豬肉之外,也可能會吃到國外的豬肉。去年以來,我國的豬肉進口量增長速度非常快,所以中國人可能不只是在今年有機會吃到英國豬肉,其實去年也有機會吃到外國的豬肉。
價格便宜的英國豬肉來到中國,會不會影響農民養豬的積極性?
趙萍:我認為影響不會太大。從目前來看,我國進口的豬肉去年是46.8萬噸,而豬肉的消費量是5200萬噸,進口占整個消費量的比例還不到1%,因此無論進口的豬肉價格多么便宜,對國內市場的影響都不會很大。
此外,雖然進口的豬肉比較便宜,但是因為進口豬肉和國內豬肉的生產過程是一樣的,但國外殺豬宰羊等屠宰行業講究保護動物權利,歐美國家在殺豬的過程中,可能不像中國是先放血,再屠宰。他們通常都是電擊,不放血的,所以豬肉的口感和味道和國內產的豬肉味道不一樣,中國消費者不見得能夠接受不放血的豬肉。
因此,從英國進口的這些豬肉對國內市場整個的價格和供求結構,以及消費的情況,影響并不會太大。即便價格比較便宜,可能對于中國傳統的養豬戶來說,對于市場格局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中國的豬肉雖然產量大,但是生豬的養殖水平卻不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大而不強的情況?
趙萍:中國的生豬養殖水平低,最主要的就是組織化程度比較低,是以小養殖戶為主,雖然也有一些大的養殖廠,但是小的養殖戶還是多如牛毛,組織化程度比較低。另外一個就是現代化水平相對低一些,對于豬的養殖環境,以及對豬的疫情的監控和發生疫情之后所采用的相關措施,這些方面發展水平都比較落后。因此,從種量上來說中國生豬的產量很高,豬肉的消費量也是特別大,但是我們整個養殖的組織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還不是很高,豬的品種不是特別接近,豬的產肉率和出欄率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引進國外的種豬能不能推動我國生豬品質和養殖水平的提高?
趙萍:我認為是有好處的,首先是對我國種豬品種的改善會有一定的好處。我們引進了更優良的品種之后,養殖戶也會有更多的選擇,根據自己的飼養能力去選擇合適的種豬,對于提高出欄率,提高市場生豬的供給率都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就是,引入優良種豬之后,可能相關的疫情會有所減少,對于國內保證豬肉和生豬的出欄率的平穩增長是有好處的。
“農超對接”會不會讓超市主導市場,農民依然賺不到錢?
趙萍:我認為目前不存在這樣的情況,“農超對接”現在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流通成本,不是為了控制上游價格。另外,在“農超對接”當中,一般都是鼓勵農村的生產合作組織作為中間機構,生產合作組織把小的農戶組織起來,提高整個的生產規模,這樣也能提高農民的議價能力。所以,在農村合作社與零售商進行議價的時候,雙方的地位會慢慢接近于平等,超市控制價格的可能性就相對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