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由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主辦的“清華三農講壇”上,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研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黃季焜應邀作了題為“中國糧食安全與政策”的演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農研院副院長韓俊出席并主持講壇。
黃季焜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運用多年實地跟蹤調研的豐富數據和典型案例,回顧了過去30多年來中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及其保障的驅動力,分析了現在和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預測了未來糧食安全形勢,提出了新世紀糧食安全戰略與政策。
“總體上中國食物安全不斷提高,但微量營養和食品安全面臨巨大挑戰。”他認為,中國食物安全不斷提高的原因在于農業增長和結構調整,而農業增長和結構調整的主要驅動力在于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改革和農業投入等。
對于中國未來糧食及主要農產品供給面臨的挑戰,黃季焜認為將主要來自于小規模經營、科技創新挑戰、勞動力成本上升、水資源短缺與污染、氣候變化和城市化等方面。同時,他認為,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面臨的主要機遇是:國家對農業發展高度重視,對農業的投入不斷增加;隨著農產品價格逐漸提高,糧食等農產品比較優勢將得到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潛力大,有望在未來糧食增長和農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黃季焜介紹了他的研究團隊對未來中國糧食安全情況的預測,認為中國農產品供需將基本平衡,但結構明顯短缺。“未來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是飼料安全問題,而飼料安全問題是畜產品供給安全問題。”
在他看來,新世紀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要實現五個轉變和五個目標。五個轉變包括:從“糧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觀念轉變,從“糧食安全”向“口糧安全” 轉變,從“進口畜禽產品”向“適度進口飼料糧”轉變,從“飼料糧”向“飼料”(飼料糧+牧草)轉變,從“國家層面”向“貧困家庭”微觀營養轉變。五個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食物總體自給率達到95%以上,大米和小麥自給率達到100%左右,飼料玉米自給率達到85%以上,肉蛋等實現基本自給,營養安全和健康安全基本得到保障。
現場互動環節,黃季焜回答了現場觀眾對兒童營養安全、研究數據使用、城鎮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糧食貿易安全和最優農場經營規模等熱點話題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