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1日起,浙江省在設區市主城區永久性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冷鮮禽全面上市,這意味著“活禽時代”的結束,市民們將逐漸轉向消費冷鮮禽。因此,自冷鮮禽全面上市以來,冷鮮禽的衛生規范和監管一直深受老百姓的關注。
10月1日起,由浙江省預防醫學會牽頭,會同浙江省畜牧獸醫局、浙江大學、省農科院、相關企業等共同起草,浙江省衛生計生委批準發布的《冷鮮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正式實施。作為浙江第一個規范類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浙版“冷鮮禽規范”是否落實?杭州市場上所銷售的冷鮮禽是否符合衛生規范?對此,時報記者昨日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發現,多數攤位所銷售的“冷鮮禽”不符合規范。
有農貿市場九成冷鮮禽未凈膛
根據浙江省衛計委對外公布的《冷鮮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要求家禽在宰殺后1小時內,胴體中心溫度要快速冷卻至7℃以下。所謂胴體,是指屠宰放血、脫毛和去內臟(可保留肺、腎)后的雞、鴨和鵝的整個軀體。那么,目前杭城農貿市場上的冷鮮禽符合這一標準嗎?
昨天上午,記者走訪了杭城多家農貿市場發現,一些攤位所售賣的冷鮮禽,大部分并未凈膛。
在屏風街農貿市場,記者在一家攤位發現,該攤位所賣的家禽均為滿膛。當記者問道,“為什么都是滿膛雞鴨?”“這市場賣得都是滿膛的,滿膛的看得出新鮮度,比較受歡迎,”該攤主拿起一只滿膛的雞,指了指背后的水池說道,“你要破膛的話,我可以現場幫你處理。”
在萬壽亭農貿市場,記者發現攤位上所銷售的雞鴨,九成以上是沒有凈膛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我們的雞鴨都是每天早上從華東進來的,到了市場再破膛,這樣新鮮。那些已經凈膛的可能是昨天晚上的,不好賣。”
那么,為什么規定必須“凈膛入市”的冷鮮禽還是沒有凈膛呢?翰林農貿市場的一位攤主告訴記者,“凈膛的雞鴨會比滿膛的要貴一點,一般22元左右一只,消費者更喜歡滿膛的,一天能賣出七八十只。”
這時,正在購買冷鮮雞的陳大伯告訴記者,“更喜歡買滿膛的。感覺內臟都在的會新鮮一點吧,分開單買的內臟不知道什么時候的,不放心。”
另外,記者發現定點屠宰企業申浙家禽的專賣店所賣的都是凈膛的家禽,并帶有真空包裝,但生意較冷清。“我們的雞鴨都是凈膛的,帶真空包裝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但消費者卻覺得帶包裝的不能摸到雞鴨,覺得不新鮮,一天只賣5-10只。”
仍有不佩戴腳環的冷鮮雞鴨
據了解,今年7月1日以后,進入農貿市場的殺白禽都須帶有統一的“一證兩標”,來自省外的殺白禽則須必備當地相關部門所發的動物檢疫合格證。然而,記者昨日走訪杭城多家農貿市場發現,除了不符合“凈膛入市”,也出現了冷鮮禽不佩戴“一證兩標”的情況。
那么,這些不戴“一證兩標”的雞鴨是從哪里來的?符合衛生規范嗎?對此,女攤主稱,“這個冰柜里的雞都是從城北家禽交易市場進來的,是安徽的,要便宜一點,賣8塊。”該攤主告訴記者,如果需要腳環的,可以幫忙再套上。“我們自己會備一點腳環。可是今天沒有了,早上套完了一批,給飯店送過去了。”至于,這些套上去的腳環,其二維碼顯示的信息是否準確,該攤主表示,“有時候很多產品的名稱、單位和生產日期都是對不上號的。”
新增4家
規模養殖場自宰點
記者昨天從杭州市農業局獲悉,截至目前,杭州市已確認的定點屠宰廠有兩家,分別是杭州申浙家禽有限公司和建德市三弟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及7月份申報成功的一家定點屠宰點——華東家禽交易中心。“三家企業平均每日屠宰雞鴨4萬到5萬只,已經能滿足杭州每日的需求量。”
據了解,最近余杭區又認定了4家規模養殖場的自宰點,分別是杭州華農養殖有限公司、杭州史氏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杭州祝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杭州龍頭山生態養殖有限公司。
“這些自宰點都設立在養殖場內部,只能屠宰自家養殖的雞鴨,不能代宰,”杭州市畜牧獸醫局謝局長告訴記者,目前杭州市共有家禽養殖戶34.8萬戶,其中20個企業基本具備自行屠宰能力,“只要符合相關衛生規定,這些企業都可以申請自宰點,他們的產品大多數供給餐飲機構、單位食堂和學校。”
那么,這些自宰點所屠宰的家禽是否可以達到衛生標準?對此,杭州市畜牧獸醫局表示,“養殖場自宰點的標準和定點屠宰廠是一樣的,都會有官方動物檢疫員對整個屠宰過程進行監督,并每一個批次的家禽進行檢查。”
另外,杭州市畜牧獸醫局還表示,只要是從規范的屠宰廠或自宰點出廠的家禽都戴有統一的“一證兩標”,即動物檢疫合格證、當地檢疫部門的檢疫合格標識、企業檢疫標識。“如果消費者所購買的家禽什么都沒有,那就要注意了,可能是不符合規范的家禽,可以撥打12315熱線投訴。”
萬壽亭農貿市場內有六七家賣殺白禽、冷鮮禽的攤位,大部分攤位的家禽都備有“兩標”。然而,記者在位于角落的一家攤位發現,冷柜一角放置著幾十只殺白雞,既沒有檢疫合格標志的貼紙,也沒有套著家禽產品檢疫合格字樣的腳環。而且,從外觀上看,這些殺白雞較為干癟,顏色也要稍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