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受養殖行情持續低迷,H7N9流感疫情等因素影響,飼料需求減少,飼料總產量同比略降。中國飼料協會信息中心近日通報,據180家重點跟蹤企業數據預測,2014年上半年全國飼料總產量同比下降3%,飼料企業利潤也同樣下降很多,有的企業出現負利潤。
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原料、人工、管理、運輸等綜合生產成本全面上漲,飼料企業承擔高成本壓力,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下降。大家知道,飼料費用占整個生產成本的60-80%。目前,飼料行業逐步趨向于質量同質化、利潤一致化。如何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配方成本,是每個飼料企業追求的目標。配制飼料的關鍵是考慮降低成本、降低代謝能、改善動物肉品質。筆者在生產實踐中探索并積累了點滴經驗,愿與同仁商榷。
一、降低成本
優化飼料成本的首要措施應該是正確的選擇和使用飼料原料,不把飼料原料的價格作為最主要的選擇目標,而是飼料原料的利用價值。以飼料中最為常見的豆粕為例,我們很多飼料企業在肉雞配方中選擇43%蛋白的豆粕,并認為43%蛋白的豆粕便宜。但是我們忽略了幾個重要的因素:首先,43%個蛋白的豆粕和46%蛋白的豆粕主要的區別是豆皮的含量不同,而豆皮是很難被家禽消化的,同時豆粕中含有含量很高的甘露聚糖,影響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46%蛋白豆粕的消化率要高于43%蛋白粕,而且在配方中會節約配方空間。在肉雞飼料配方中,配方系統會自動選擇46%蛋白的豆粕,而我們只采購了43%的豆粕。這無形中增加了飼料成本,同時降低了飼料的品質。因此在一些大型的飼料企業,在肉雞生長肥育期日糧中,只能使用高蛋白豆粕。棉粕的選擇是同樣的道理,建議使用高蛋白棉粕,因為低蛋白棉粕和高蛋白棉粕的區別就是多了棉絨和棉殼,棉絨和棉殼只會影響飼料蛋白質的消化率。
有不少人認為,飼料配方不變飼料就穩定,可以說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因為飼料原料的來源和營養指標是在變化的,飼料價格也是在變動的。如不同季節采購的玉米水分不同,代謝能值不同,如果配方比例不發生變化則飼料品質發生了變化。正確的方法是:每個周(根據原料的變化周期),根據每批飼料原料的水分、蛋白、灰分、纖維等指標,調整原料數據庫,在保證飼料原有營養值和飼料外觀等因素的前提下進行配方的微調。這樣才能使飼料的品質和效果更加穩定。
二、調整代謝能
現在大多肉雞養殖戶和肉雞一條龍企業還是只關注料肉比,沒有太多關注“造肉成本”,養殖的最終目的是用最少的飼料投入來得到最多的肉,而不是其他(脂)。飼料中的能量或粗蛋白質水平合適與否往往對飼料成本起決定性的作用。現在很多飼料企業為了降低料肉比把飼料代謝能做的很高,料肉比是降下來了但是肉雞的腹脂很多,屠宰時都被剔除,然后再讓油脂加工廠買去煉飼料油。下面是不同代謝能的飼料所做的實驗結果:
從上面實驗結果看,試驗組每公斤雞肉所耗飼料成本比對照組節省0.6元,為什么出現這樣的結果,分析如下:
對照組所用原料為玉米、豆粕、DDGS、蛋白粉都是容易消化的原料,而試驗組所用原料為玉米、豆粕、DDGS、蛋白粉、花生粕、棉粕、羽毛粉、生物蛋白粉,難消化的原料偏多,這些難消化的原料為后腸道中的微生物發酵提供基質。這種旺盛的微生物生長可在家禽中產生各種不良影響。如果微生物是病原性的,會出現疾病。如果繁衍的是非病原菌,營養素對家禽的效力也會損失,這種情況無疑會導致“過料”。非常規原料中大多都含有抗營養因子,也是造成腺胃炎的病因之一。
三、改善動物肉品質
上面試驗中配方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設置的營養指標高,特別是代謝能,用此類飼料喂出來的雞腹脂率高,而肌間脂肪含量低,屠宰時要把腹脂去掉,胴體率就低,導致造肉成本偏高同時也影響肉品質;另外,非常規原料中含有很多抗營養因子,會造成吸收不良和各種應激反應,肉的品質和口味也會大幅度下降。
從上面可以看出要想生產出品質好的雞肉且造肉成本低,必須從飼料原料的選擇和配方營養指標的設定入手,降低飼料代謝能,使企業養殖成本更低,雞肉品質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