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0后的吳明夏到50后的劉永好、陶一山,從60后的劉漢元、林印孫、邵根伙、陳俊海再到1970年出生的薛華,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就像是時代的聽風者,捕捉住巨大的商業機遇。他們勤懇、務實、精明、有魅力、有大智慧,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市場洞察力,又能堅持創新,他們擁有最可貴的奮斗精神、強大的自信、無畏的勇氣,涉過商業世界里的一個個險灘。他們傾其心力打造的企業改變了行業,并且成為同行的激勵模仿的榜樣。
他們對于企業、對于行業的貢獻不可估量——他們是值得尊敬的飼料人!
正虹:吳明夏
上市時間:1997年3月18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53萬噸
這是一位可敬的飼料人,他擁有飼料人的一切優良品質——樸實、低調、專注、不辭勞苦。他會是一生辛勤工作努力創新的人,不落后于時代。
1946年出生,湖南人,企業管理碩士,高級畜牧師、研究員;曾任湖南正虹飼料廠廠長、屈原行政區總畜牧師等職,享受“中青年有特殊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現為湖南正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屆董事會董事長兼公司CEO。
80年代初,國內還沒有什么飼料生產企業,人們依然采用傳統的熟飼料和大混合的粗飼料喂豬。為提高效益,國家外貿部引進國際上優良產品——泰國正大“800”豬飼料。當時吳明夏想到了為什么我們國家不自己開發飼料呢?
于是,1984年,有著20多年畜牧獸醫工作經驗的吳明夏,借了17,000元錢,開始了研究工作。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歷時1年多,終于研制出國內第一個能代替國外名牌飼料產品的“正虹QF-001”豬高蛋白濃縮料。
以“正虹QF-001”為王牌,吳明夏領著12位創業者很快建起了湖南省第一家生產民族品牌的飼料加工企業——國營屈原農場飼料廠。在后來10多年的艱苦努力中,吳明夏將正虹飼料在全國廣泛推廣,并把一個年產300噸的作坊式小廠發展成年產100萬噸的大型國營飼料企業,產品也由以前的1個品種升級擴展到豬、雞、鴨、魚4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其中,正虹豬高蛋白濃縮料為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正虹飼料”被國家工商局評定為中國飼料企業第一個馳名商標。1997年,正虹集團還成為中國飼料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
新希望:劉永好
上市地點:1998年3月11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1539萬噸
劉永好是摸著石頭闖蕩過來的人。在政與商的博弈之中,許多人因此身陷囹圄,許多人難尋蹤跡,他仍然活躍在各種公開場合。順潮流,快半步,始終堅持植根農牧產業,正是這種堅持,使劉永好成為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而他最大的才華在于領導著一群天才,跟隨著他的想法腳踏實地干起,給中國建造出新希望這座商業大廈。
劉永好,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生于1951年9月,大專文化,高級工程師。現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改革開放全面起步的1982年。劉永好與自己的三位兄長一道,辭去其在政府部門、教育機構和國有企業的公職到四川創業……他們變賣手表、自行車等家產,籌集1000元人民幣,作為創業初期的投入,歷經磨難,堅持不懈,經過六年時間,積累了1000萬元并在80年代末期轉向飼料生產。
隨后的幾年時間里,他們以自己的努力讓企業滾雪球式地發展,創出了中國最大的本土飼料企業集團——希望集團。在劉永好身上,有兩項特質:一,愛學習,只有學習向上,方能不斷進步,跟得上社會大環境和企業小環境的變化,有能力和知識面對各種挑戰;二,他非常專注,一直專注于農業,并在這個領域內做深做廣。
1995年5月15日,劉氏四兄弟明晰產權并進行資產重組,劉永好組建了新希望集團并任董事長。無論是在企業界、學界還是政界,一向謙虛謹慎的他將眾多人才納入他的“知識庫”,隨時需要,信手拈來。不管生意做得如何大,他始終小心翼翼地堅守自己的主業,最終成為中國飼料大王。
唐人神:陶一山
上市時間:2011年3月25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200萬噸
陶一山非常冷靜,善于審時度勢。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他沒有讓自己領導的國企成為市場經濟的直接受害者,而是主動謀變。從聯合發展、體制創新、產業化經營再到上市,他用富有遠見的決策,讓唐人神在中國農業產業化進程中,始終擁有一席之地。
陶一山,男,湖南寧鄉人,1955年生,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
1986年,時任株洲市飼料廠廠長的陶一山看到了湖南蘊藏的商機,處事果斷的他當即決定北上尋求先進技術幫忙。1987年,陶一山在中國農科院畜牧研究所的教授王和民的幫助下,研究生產出“駱駝牌”新型飼料。這匹金“駱駝”使企業的銷售收入平均每年以35%的速度向前發展。陶一山也成了名副其實的“趕駝人”。
1992年,陶一山與香港大生行飼料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湖南湘大實業有限公司。2000年改組為唐人神集團,并于2001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完成了對國有股份的置換,使企業成為非國有股份的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
陶一山自1988年創業以來,憑著創業者的勇氣和膽略,從5萬元流動資金起家,帶領企業走科學管理和科技興廠之路,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集飼料、種苗、動物保健、肉品加工、連鎖銷售五大產業一條龍經營的首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湖南唯一一家同時擁有兩個“中國名牌”的企業。
正邦集團:林印孫
上市時間:2007年8月17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443萬噸
林印孫具有冒險精神,善于利用各種資源,敢于動用全部力量,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比如全產業鏈。很多時候這些動作看似孤注一注,實則他已深謀熟慮,成竹在胸。
林印孫,江西撫州市臨川人,1964年8月生。中共黨員,工程師,現任正邦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贛撫商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64年,林印孫出生在江西省的一個貧困山村。父母艱難的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想著自己窮苦的家庭,看著這個落后的山村,他暗自發誓: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后來,他如愿地考入了當時的縣重點中學—臨川二中。林印孫讀書很刻苦,他的心中一直裝著一個大學夢。可是,父母卻為他選擇了中專。望著滿頭銀發的父母,林印孫無言。1981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江西省糧食工業學校。
1984年林印孫從糧校畢業后,年僅20歲林印孫任臨川飼料廠廠長。當時的飼料廠人員只有20多人,10多萬元的資產,年產量僅6000噸,飼料廠的經營狀況更是每況愈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但是,了解林印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善謀思辨、大膽創新、勤于踐行的人。他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凡事都追求最經濟最具效率的方式。 “年輕意味著沒有思想束縛,企業就是要這樣的人來當家!”越來越多的工人在林印孫身上看到了企業的未來和希望。
1999年5月,本著“以人為本,以正興邦”的理念,江西正邦集團正式成立,總部遷入省城南昌。在林印孫的帶領下,正邦集團已經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農業企業,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省唯一的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集團下有有農牧、種植、金融三大產業集團,旗下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集團有35800多名員工, 315家分/子公司,2012年集團總產值突破260億元,名列2012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財富中國500強,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中國飼料工業10強。
大北農:邵根伙
上市時間:2010年4月9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387萬噸
邵根伙是一個魅力型領導,這令大北農在飼料業顯得獨樹一幟。他從毛澤東思想中學到了高效的管理經驗。軍隊中的條例,訓練,作戰以及領導力讓邵根伙在創辦大北農的時候受益匪淺。而邵根伙的文化管人,也在企業管理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每一位服務在最前線的大北農的員工都在為他們自己的事業而奮斗。
邵根伙,浙江金華人,1965年生。獲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學位。大北農集團創始人,現任董事長。
1991年,邵根伙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獲得了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后,他放棄了去一家大國有飼料企業“享受”的機會,來到了位于北京郊區的北京農學院,擔任教學工作。
1993年冬天,在北京西郊兩間租來的小屋內,邵根伙和他的伙伴點燃了創業的理想之火。很快,“大北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了。那時的大北農,沒資金,沒廠房,也沒員工。
在公司成立初期,邵根伙把產品開發的主攻方向定位在乳豬料配方、乳豬料生產上。在當時看來,乳豬料配方和乳豬料生產一直是國內飼料工業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為此,他專門從中國農業大學邀請了多名專家教授和青年知識分子成立了大北農技術委員會,依靠專家技術委員會這個強大后盾,“大北農牌”乳豬料551很快就研制成功了。
在邵根伙帶領下的大北農集團,在全國2000多個縣、市有自己的推廣服務網點,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農業科技企業。他還成立了企業研究院,在美國設立華人農業生物技術聯誼會,開展國際間學術交流,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帶到中國。
2010年4月9日,大北農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農業行業市值最高的農牧企業之一。
通威股份:劉漢元
上市時間:2012年12月27日
上市地點:上海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395萬噸
60年代出生的劉漢元理想主義更濃一些,自我價值感比較突出,更接近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氣質。劉漢元在“管人”方面繼承了中國的傳統,在“管事”方面,則更多地學習了西方的東西。他敢于采用世界先進和有效的管理手段,敢于在整個行業率先采用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企業運營質量。在價值取向上劉漢元更關注價值創造,依靠自身增值能力來獲取資源,他更關注資源增值了多少以及自我的價值有沒有實現。(飼料科技與經濟雜志社社長董志玲 評)四川眉山,196年12月。現任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長,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常委。
劉漢元的起步緣于他1985年的一項偉大發明。當時20歲的他發明了“渠道金屬網箱式流水養魚”技術。那時候他意識到如果金屬網箱養魚技術得到大力推廣,會有千千萬萬個養魚大戶,他們拿什么樣的飼料來養魚?
當時市場上并沒有專門的魚飼料出售,許多農民也不懂得飼料的科學營養配方。劉漢元最初是用家里一臺小型絞肉機來進行原料加工。當養魚戶對優質飼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時,建飼料廠的迫切問題就這樣被市場供求關系提上了議程。
1986年,劉漢元在政府支持下,自籌資金建起第一家集約化魚飼料工廠。從來沒有學過機械、電工、建筑設計的劉漢元,自行設計、施工、建起了一座年產量為5千噸的飼料工廠。他說:“沒有不會做的事,只有不肯學的事。如果生活逼著你不得不學,等你干過來,你也就變成了內行。”
1992年春天,劉漢元走出家鄉小鎮,用1000多萬元在縣城里建起一座現代化飼料工廠,取名通威飼料有限公司,喻“通力合作,威力無窮”之意。1993年,劉漢元正式組建了四川通威集團有限公司。此后二十余載,通威集團憑借技術優勢,飼料業務發展勢頭迅猛,在全國水產飼料銷量第一的位置上已穩居多年。
金新農:陳俊海
上市時間:2011年2月18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48萬噸
在陳俊海身上,學者氣息似乎要濃于商業氣息。他的自信建立在技術追求之上,在金新農上市之后,他曾經有過一陣迷茫,現在他找到了新的動力、新的方向。信念的力量總是非常重要的——他必須使金新農的員工保持凝聚力和創造力,必須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樣的。
陳俊海,湖北省仙桃市楊林尾鎮人,1964 年生。分別在東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動物生產碩士和動物營養專業博士學位。現任金新農董事長。
陳俊海,1964年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楊林尾鎮,他從小就立志要好好讀書,改變現狀。1981年,一心想跳“龍門”的陳俊海考上了華中農業大學畜禽專業。1985年,他又考入了東北農業大學動物生產系攻讀碩士學位,后又進入中國農業大學深造獲得動物營養學博士學位。
1988年,放棄進入機關工作的機會,他選擇了南下深圳,已在飼料研究領域小有成就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正大康地做業務員,跑市場,賣飼料。兩年后,陳俊海進入深圳華寶飼料公司從事質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十年里,他從基層成長為公司高管,在他的率領下,華寶公司得到很大發展。
1999年11月陳俊海拿出所有的積蓄和幾位志同道合者一起,創辦了深圳金新農飼料有限公司。陳俊海出人意料的選擇了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預混料作為公司的切入點,他知道,對于缺乏資金的技術型創業者來說,尋找有技術門檻的市場空白點才有機會。對資源和環境仔細分析與考察之后,陳俊海為金新農如此定位:集中豬飼料領域;尋找市場空白點,擴大高檔教槽料市場;研發技術含量高、利潤高的產品。
海大:薛華
上市時間:2009年11月27日
上市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3飼料銷量:479萬噸
薛華最大的特點是:明是非、守本分、知趨勢、會創新,具有典型的新英雄特質。薛華的商業直覺是驚人的,他對飼料業科技發展方向雷達似的嗅覺,創造高性價比產品的能力以及對于養殖戶需求的精準把握,都讓海大顯得如此與眾不同。
薛華,1970年生,陜西人。碩士學歷。現任廣東海大集團董事長。
海大集團董事長薛華可謂飼料行業的風云人物。1992年畢業于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后,同年就讀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碩士專業,師從已故著名魚類營養學家林鼎教授。
1998年,薛華辭去廣東省農科院的公職,創辦了廣州海大飼料有限公司,從事預混料的研究、生產和銷售。2002年起,廣州海大陸續投資設立了廣州容川、廣州海雄、廣州海貝、廣州珠峰和岳陽海大等公司,開始生產配合飼料。
2004年1月,為了整合各個子公司資源,薛華及其創業伙伴設立了廣東海大實業有限公司。在此后短短兩年間,海大實業歷經七次增資,并于2006年12月12日引入PE巨頭鼎暉投資,增資9600萬元。
2007年5月17日,公司整體變更為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啟登陸A股的征程。正是憑借正確的戰略思想、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思路和敏銳的市場觸覺,薛華和他的團隊將海大由一個作坊式的小廠打造成一個年營業額超179億元的集團公司,躋身全國飼料行業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