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販永遠是一個爭議的話題,豬販子更是一個神秘的職業,所謂豬販子,就是那些專職從事商品豬收購的收豬人。生豬銷售產業鏈上包括:收豬人、經紀人、屠宰場采購經理,甚至還有飼料經銷商、獸藥經銷商和養豬合作社負責人兼職從事這些工作。我習慣稱他們為豬中介, 更接地氣,而非貶義。在開發豬易通APP過程中,我們對養豬銷售產業鏈進行了深度分析,聯系了600名豬經紀、收豬人(豬販)和屠宰場采購經理加入豬易通信息庫,試圖通過移動互聯網,打造新的生豬交易模式。
生豬銷售模式的變遷:
1、農戶對屠夫模式:在家家戶戶養豬時代,生豬交易更多是一對一模式,農戶每次出欄幾頭豬,一般是直接賣給屠夫)屠夫有專門的運豬車, 也有專業的殺豬工具,按法律規定拉倒指定的屠宰廠進行屠宰,然后在固定的肉攤或者農貿市場銷售豬肉。隨著農村人口減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對屠宰行業的監管更加健全,這種模式正在逐漸消失,消費者更認品牌,也更喜歡到超市購買豬肉。
2、生豬交易市場模式:生豬交易市場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開展生豬現場交易,交易完畢后再運輸到不同地區屠宰場進行屠宰銷售。生豬交易市場目前主要承擔生豬跨區域調運工作,在生豬調出大縣集中收購,然后運輸到大城市,也或者是在城市中,職業豬販從外地販運來的豬,在這里集體零售給各大超市和肉販。
3、屠宰場直接對接養豬場模式:隨著規模化豬場越來越多,屠宰場有機會直接對接養豬場,規模化豬場,相對來說,可以保證生豬品質穩定(主要是品種穩定,飼養方式一致),有計劃的供應,還有相對比較安全可靠的豬肉品質。
4、跨區域生豬調運模式:這種模式在近幾年里逐漸發展起來,職業收豬人,利用不同地區豬價差異,在自己熟悉的地區收豬后,運輸到大城市屠宰場進行銷售,跨區域生豬調運,需要一定的現金流,往往需要培養一定的經紀人下線,負責尋找豬源。
5、合同豬模式:屠宰企業為實現穩定的豬源供應,更傾向于合同豬模式,合同豬模式在抵御市場波動風險方面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合同豬模式,也是生豬期貨誕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