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周期在生豬養殖行業已經叱咤很多年,近來也總是聽說關于規避豬周期和跳出豬周期怪圈的說法,不過這里我們應該明白幾個事實:第一豬周期是可以規避的;第二豬周期是長期存在的,不會消失;第三豬周期怪圈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從業者本身造成的。
沒錯,豬周期就是這樣神一樣的存在著。因為他代表了現行經濟條件下一種客觀的經濟現象。它其實是指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其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導致母豬存欄量大增,從而使得生豬供應增加。在供求關系的作用下,供過于求,肉價出現下跌,下跌至一定程度,市場開始大量淘汰母豬,這樣就會出現生豬供應減少,又引發新一輪的肉價上漲。
今年我們便淋漓盡致的經歷了這樣一場“浩劫”。簡單點說就是供不應求與供過于求的現象,價格與價值的波動關系。近年來我國鼓勵規模化發展確實有意規避生豬市場暴漲暴跌的惡態,國外雖然也存在著豬周期,但是顯然在規模化發展的前提下,豬周期帶來的波動要比我們輕得多。規模化最大的一個好處就是便于統一管理。
豬周期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當市場價格變化時,供給并不能及時調節,而是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養殖周期。生豬生產具有周期較長、途中難改變的特性。養戶以當年市場價格生產計劃趕不上變化,產量趕不上市場變動的節奏。因此也說養豬的一系列特性給了豬周期“放縱”的機會。
目前我國生豬產業還面臨著生豬生產不穩定、信息監測預警調控滯后、疫病加劇產業波動等難題,因此未來在規避豬周期的道路上,我們還是任重而道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