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營與管理的協調 豬場的經營決定管理形式,二者必須協調。生產種豬為主和生產肥豬為主的場管理不同;提供仔豬的場與全程飼養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公司加農戶模式與單純飼養方式也不同;管理是隨經營而變化的。
2、管理與技術的協調 現在中國養豬業,管理往往落后于技術。技術措施的執行需要嚴格的管理予以保證,否則技術會走形,如消毒時是不完全按技術操作規程執行,溫度的掌握是否符合技術要求等。
3、畜牧人員與獸醫人員的協調 畜牧人員與獸醫人員,因為行業觀念不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也不同,如畜牧人員注重應激,獸醫人員注重病原控制,在仔豬斷奶環節上容易產生分歧。對待腹瀉問題上,畜牧人員注重從飼料上、溫度上找原因,而獸醫人員注重從疾病上找原因。如果協調不好,各自自以為是,容易產生磨擦,讓職工無所適從,不利于生產。其實,二者只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看似都有道理,其實都犯了以偏蓋全的錯誤;如果換一個角度,站有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另一種感受。
4、技術水平與職工素質的協調 一些高新技術在生產中往往不能轉變成生產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職工素質太低,不能理解進而實施這些高新技術,特別一些技術管理人員的素質影響更大。如一個教授給職工講了好多消毒的好處,又是細菌,又是病毒,甚至一個灰塵上有多少個細菌等,而職工根本聽不進去,不如一個大老粗強制性地要求必須怎么做,否則罰款、開除效果好。
5、防、治、養的協調 有人重防,有人重治,如果二者不能協調好,不能有效地防治疾病的發生。因重防的人會對出現的疾病不在意,忽視治療,會加劇疾病的蔓延,單純地防是無濟于事的。而重治輕防,重病治好了,輕病卻變成了重病,循環往復,永無止境。豬群經常處于疾病的困繞之中。人們在重視防與治的同時不可忽視養的重要性,病豬更需要優越的環境條件及易消化的飼料,因這些條件可以增強豬的抗病能力,有利于早日康復。
6、獎罰制度與管理團隊的協調 為提高職工生產積極性,各豬場都在實施獎罰制度(或稱效益工資),各場情況不同,獎罰制度也不同,但都存在這樣那樣的漏洞。這樣各豬場都采取了補洞的辦法,幾年過去了,獎罰制度越來越細,自認為是很合理了。但實際上,由于職工能力有限,無法計算;或統計人員工作拖延,不能及時計算結果,造成工資發放時間推遲;或統計人員水平低,自己反而糊涂了,最后反而降低了職工的積極性。所以任何一項制度的制訂,都要考慮到職工的接受程度和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7、生產與后勤的協調 生產的提高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后勤保障,如供水,供電,供料,供藥,供暖等。如果大夏天斷水,大冬天斷煤,晚上斷電,飼料供應不上,對生產的影響是具大的,而且大影響生產人員的工作熱情。當然,出現這一問題,有人會把責任推到后勤人員身上。其實,出現這一問題,是生產人員和后勤人員出現不協調造成的;如果生產人員提前作好計劃,或經常提醒后勤人員,就不會出現這些問題。
8、工作與休息的協調 現在的豬場,很少有為職工安排休息時間的,這樣看似職工每天都在工作,但他們的工作效果并不理想。每一個人長期干一項工作都會有厭煩心里,效率很低,忙于應付,消磨時間。如果每周給他們安排一天休息時間,放松一下,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心情,他們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9、各生產環節的協調 這一點比較好辦,只要定期做好近一階段的工作計劃就可以了。計劃可以是一周一次,也可以是一月一次,計劃改變后及時通知各部門。做計劃時要考慮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如氣候條件,疾病發生,銷路不暢等,否則會造成很大的被動。
10、產與銷的協調 生產人員重產量,銷售人員重價格。有時為考慮價格因素,可能壓欄推遲銷售,或提早出欄,會給生產的計劃性及人員協調帶來不便。所以雙方要提前進行協調,盡可能減少損失和雙方不快。
豬場是一個整體,是各部門、各環節的有機組合。協調好各方關系,同心協力,豬場才能順利發展,才能創造成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