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日前,記者采訪了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請其對《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見》的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
記者:《意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臺的?《意見》的出臺有什么重要意義?
于康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是影響民生的大事,是養殖業發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長遠性問題。
我國是一個畜牧業生產大國,年飼養生豬11.9億頭、牛1.5億頭、羊5.7億只、家禽176.2億只。近年來,我國畜禽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升,目前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戶)比例為69.9%,肉牛10頭以上的比例為45.1%,羊30只以上的比例為57.3%,肉禽10000只以上的比例為71.9%。但畜牧業總體生產水平仍然較低,散養比例仍然較高,病死畜禽數量較大、涉及范圍廣、處理難度大。對病死畜禽如若處理不當,被養殖者隨意拋入江河湖海,或被不法商販“改頭換面”之后送上消費者餐桌,不但會有發生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風險,給畜牧業生產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帶來影響;也會威脅“舌尖上的安全”,影響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甚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解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問題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意見》從生態文明建設和食品安全監管,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出發,對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見》的印發,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和食品安全監管常抓不懈的決心,為今后一個時期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將對促進養殖業發展、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建設美麗中國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