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與所有行業一樣,涉農企業已經開始面臨轉型的壓力,正逐漸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本領恐慌”。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全新盈利模式,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11月15日,來自全國8省區20多家涉農企業的50名學員來到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參加2014涉農電商特訓營,在大咖傳道、實戰推演、實地調研中尋找破解涉農電商運行的密碼。
“繼圖書、數碼、服裝、家居用品之后,誰會是中國電子商務下一個增長點?”阿里巴巴研究院首席專家陳亮用一系列的數據表明,農產品電商正在快速崛起,或將成為下一片藍海。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2013年阿里平臺上農產品銷售額增長了112.15%,農產品包裹數量達到1.26億件,增長106.16%。
盡管涉農電商看上去很美,目前卻還存在著一些困境。廣東開門七件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余鋒認為,涉農產品品種單一、缺少認證、第三方物流存在弊端等,都是農產品電商無法回避的問題。
那么涉農企業如何突破這些困境,在電商藍海中分得一杯羹?“褚橙”直接操盤手胡海卿認為,要做有差異的產品,同時要趨高營銷。“將產品價值做實,將品牌價值做高、做出不同,用產品中充盈的內在價值滿足需求,用使用價值之外的品牌附加值吸引消費者,贏得市場與利潤。”
同時,現階段企業探索涉農電商還存在許多限制,硬件設施和配套服務都不足。陳亮表示,IPO后,阿里巴巴的三大戰略布局之一就包括農村電商,阿里“千縣萬村”三年計劃將投資100億元,涉及1000個縣,10萬個行政村,目的在于讓農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服務和產品,讓農民可以直接從廠家購買生產資料。
阿里將投資建立鄉村服務站、縣級運營中心,配套鄉村物流體系,解決和緩解農村電子商務買難賣難問題。隨著阿里“千縣萬村”計劃的推進,涉農電商最大的制約因素——物流配送將得到有效解決。
對于畜牧產業鏈,如飼料、獸藥等大宗投入品的電子商務模式,在場學員也提出了一些疑問,最受關注的是企業如何解決電商渠道與傳統經銷商渠道之間的矛盾。對此,陳亮認為,隨著農牧電商的發展,未來經銷商更多地是承擔服務商的角色,經銷商的盈利點也不應該是在產品的差價上,而是在于其對產品的增值服務。
此次特訓營還邀請了中國南方航空信息中心伍翔、順豐優選深圳總部的常豐以及包谷包養創始人王易分別就微信數據挖掘與售后服務功能的解決方案、O2O模式的實現路徑和農產品微信營銷等內容進行了深度分析和介紹。
培訓當天,學員們實地調研了順豐嘿客實體門店和開門七件事廣東體驗店,在實戰和調研中,深入理解涉農產品電商的構建模式和成長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