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宿豫區通過外引龍頭、內建基地,大力發展肉禽產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打下了產業飛速發展的良好基礎。20011年宿豫肉雞產業排名全省縣域年產值10億元以上優勢特色產業第3位,全省最大的肉雞養殖加工基地已初具規模。隨著宿豫肉雞產業規模的逐漸擴張,如何延長產業生命力、提高競爭力、如何推進宿豫區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目前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宿豫區肉雞產業基本情況
宿豫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全面小康的目標,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把肉雞產業做大做強,通過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積極探索“龍頭企業+ 養殖基地+農戶”的肉禽養殖新模式,促進全區畜禽業實現“裂變”式發展。目前宿豫已形成從飼料加工、種雞飼養、苗雞孵化、肉雞養殖到肉雞分割、熟食加工、有機肥生產為一體產業化體系,并帶動了物流配送、冷藏、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至2013年末,全區5000平方米以上全封閉、自動給水給料、自動控溫現代化肉雞規模養殖場200個(其中1萬平方米以上100個),全區肉雞年養殖能力近億羽,2011年出欄肉雞8400萬羽,排名全省縣域農業單項產值超10億元以上優勢特色產業第3名,畜牧業產值30億元,占我區農業產值45.5%,肉雞產業產值21億元,占畜牧業產值的70%,實現農民增收700元。2012年被江蘇省省政府授予肉雞生產基地縣稱號,至此,宿豫區全面建成產業化鏈條較為完整的新興的支柱型產業。
二、宿豫區肉雞產業形勢分析
1、優勢分析
(1)起點高、發展速度快
宿豫區推行“現代化、規模化和設施化”肉雞產業發展理念,對所有養殖場實行審核準入制度,養殖場的選址、規劃、設計方案須經審核后方可開工建設,推廣使用國內外先進的設備和飼養技術,有利于產業的科學發展。肉雞產業起點高、規模不斷擴大,近3年肉雞養殖能力增加了30多倍。
(2)加工企業帶動型,發展模式先進
宿豫區推廣“加工企業+養殖基地+農戶”的帶動模式,采用合同和訂單制生產,一方面有效解決了肉雞的市場問題,規避了養殖戶的市場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加工企業延長了產業鏈,促進了肉雞產業增值;同時以保底價、保利價的方式保障了養殖戶收益。已形成了上接市場、下連農戶的龍頭企業經營模式,已投入生產的養殖企業達到100多家,參與肉雞行業的經紀人有500多人,參與肉雞養殖的農民數量達到4000多人。
(3)政府支持力度大,發展動力十足
宿豫區各級政府非常重視肉雞生產,積極采取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促進肉雞規?;驮O施化生產。以政府扶持為導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招商引資為主的多元投入機制,大力鼓勵、支持社會各界投資肉雞產業。2009年以來,宿豫區財政共支付6000余萬元獎補肉雞產業。
(4)產業設施化、規模化水平高
宿豫區推行“依靠設施和規模出效益”的理念,全區所有規模化養殖場均按照科學標準建設,實行架上平養、自動喂料供水、自動清糞、自動溫控技術,推行全進全出制。全區肉雞規模化肉雞養殖比例高達95%,已立項5000 m2以上肉雞規模養殖場近200家,并實行全監控生產,成為全國規?;?、現代化養殖水平最高的縣區之一。
(5)技術水平高,養殖效益較好
宿豫區以飼養生長速度快、產肉率高的AA+、羅斯308、科寶等國外優良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系)為主, 白羽肉雞品種的飼養比例達到95%以上。全區肉雞平均上市日齡為42天,平均存活率95%以上,料肉比1.8左右,每只雞的平均養殖凈利2元左右,在全國屬于領先地位。
(6)產業鏈初具規模,發展前景廣闊
通過招商引資,江蘇益客肉雞屠宰分割生產線已投入生產,日屠宰能力10萬羽;凱納爾食品工業園4000萬只肉雞屠宰加工線投入運營,其年屠宰加工肉雞3000萬羽第二條生產線和中糧集團年加工能力8000萬羽的肉雞分割生產線也已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可達1.8萬羽。目前已建成2個大型現代化種禽場、1個年加工能力10萬噸的有機肥廠。集飼料加工、苗雞孵化、肉雞養殖及加工、有機肥生產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發展潛力大。
2、弱勢分析
(1)現有產業規模亟需需進一步擴大
截止2013年,宿豫肉雞年飼養規??蓪崿F1億羽,在數量上實現了質的突破。然而,與實現100億級產業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相比,產業規模仍需進一步擴大。
(2)生產單一
全區95%以上為白羽肉雞,品種構成相對單一;加工以大分割件為主,難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提升市場競爭力有限。
(3)產業集聚效應不夠成熟
產業鏈中飼料、疫苗和藥品,物流配送等環節尚未配備完全;產品的市場渠道依賴少數企業的帶動,資源、企業、人才、資金等集聚效應不夠成熟,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4)產業輻射效應不夠明顯
宿豫肉雞產業的發展大都依靠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的帶動,農戶參與度不高;現有的肉雞養殖合作社只是簡單的股份合作組織,嚴格意義上還不能算是產業化經營的載體,在生產中不能真正發揮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保障農民利益、產業化服務的作用。
三、影響我區肉雞產業健康發展的風險因素
(1)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安全事關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也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肉雞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容易影響到最終雞肉產品的質量。隨著規模的擴大,養殖密度的提高,這些風險與日俱增,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必然會給整個產業 帶來致命性的打擊。
(2)生態環境風險
發展低碳、環境友好型產業是全球肉雞生產追求的重要目標之一。隨著肉雞養殖數量的增加,肉雞孵化、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病、弱、死雞,養殖廢水,加工污水,下腳料等污染源、雞糞等廢棄污染物等必將對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的威脅,進而制約著產業自身的安全和發展。
(3)技術和資源瓶頸
一是白羽肉雞品種由外國壟斷,種雞主要從國外進口,這是制約我國肉雞產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二是我國不具備原料資源和成本優勢,飼料原料大部分依賴進口。能量和蛋白原料的短缺、將是長期困擾我國肉雞飼養業的問題。三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疾病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時期內,仍將是肉雞生產的威脅,隨時有可能給全球養殖業造成巨大的損失。
(4)市場風險
一方面,長期以來國內肉雞產品價格波動明顯,市場風險大;另一方面,宿豫周邊新沂、睢寧和盱眙等地均布局發展了肉雞產業,主導產品有一定的相似,市場需求結構相近;與此同時,鄰近的山東、河南等是全國肉雞生產大省,產業競爭相當激烈。宿豫區肉雞產業盡管發展態勢良好,但尚無顯著特色和著名品牌,市場競爭力尚不夠強,如何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還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
(5)貿易壁壘
越來越多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設置技術性貿易壁壘,制定日趨復雜和嚴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對產品的檢驗要求日益提高。歐盟自2006年起實施了新的食品衛生法規,要求在歐盟銷售的食品必須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控制體系;歐洲的不少國家還對動物福利提出了一定要求;日本實施了“肯定列表制度”,對所有食品中的農業化學品殘留限量做出了明確規定。因此,如何生產安全、健康、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產品將是我區肉雞產業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
四、推進我區肉雞產業健康發展戰略思路
1、科技領先戰略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是引領產業發展、保持產業持久生命力的法寶。當前肉雞市場競爭激烈,必須以科技發展促進宿豫區肉雞產業的升級,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良種繁育、飼料加工、飼養技術和標準、防疫防控、產品精深加工、節能減排等一系列環節進行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研究和培育獨具特色、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技術,打造肉雞產業科技的孵化中心。
2、產業集聚戰略
產業集聚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之一,打造產業集群對于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強做大產業、加速農民致富乃至提高區域競爭力均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項目實施、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打造優良的產業集聚環境,引進各類人才資源,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有效配置種禽孵化、肉雞養殖、飼料加工、生物制品、物流、廢棄物處理等相關產業,建立和完善產業鏈,發展專業化程度高、技術創新強、富有競爭力的肉雞產業。
3、共同富裕戰略
帶動農民共同富裕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宿豫肉雞產業必須加強企業對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企業與農戶的緊密合作關系,發展高品質“企業+農戶”的一體化養殖模式;促進農民合作社的發展,鼓勵農戶自主經營和創業;通過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等多形式、多層次帶動農民致富,使農民成為真正的產業發展的受益者,這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之道。
4、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包括食品安全和環境友好兩個方面。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事關人類的健康和安全,也關系到產業的生存和發展。隨著國際社會對食品的質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必須提高我國肉雞產品的質量,與國際食品質量安全體系接軌;從農業整體出發,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促進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實現低碳肉雞產業。
5、品牌建設戰略
推進農業品牌化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對優化產業機構、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品牌農產品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日趨激烈的肉雞市場競爭中,必須實施品牌戰略,積極開發具有自主產權的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功能性食品以及特色加工產品等,推進產品的品牌化,實現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的轉變。
五、推進我區肉雞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策略
1、提高肉雞養殖水平,實現規模和質量并進
(1)擴大養殖規模
引導企業帶動農民積極參與肉雞養殖業,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增加肉雞養殖場的數量;鼓勵單個養殖場生產規模的擴張,重點支持和發展5000平方米以上的肉雞養殖場,發展規?;B殖。
(2)以現代化裝備打造高水平養殖場
所有的集約化養殖場實現自動化、信息化養雞,配備自動水線、料線、噴霧消毒、清糞系統等,采用負壓通風、濕簾降溫和熱水循環熱風供暖系統;運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和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建成智能化環境控制和預警系統,自動控制雞舍溫度、濕度、通風等,通過Internet平臺發送環境參數信息,實現高溫、低溫和停電等異常情況警報。
(3)提高肉雞生產管理水平
運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發展肉雞產業,一方面,制定標準化生產規程,實現生產標準化,分別對白羽肉雞、優質雞實行統一喂養標準、統一防疫體系和管理規程,全進全出制生產;另一方面實現管理信息化,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安全控制水平和整體效益水平。
2、擴大種禽生產規模,滿足產業發展需要
組建或引進種雞生產企業1-2個,擴大種雞生產規模至20萬套,保證區域內生產需要和輸送。
3、構建優質、安全的投入品生產體系
一是大力扶持本地飼料生產企業,吸引國內知名飼料生產企業加盟,擴大飼料生產能力到120萬噸/年,為本地肉雞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引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積極發展天然、無殘留及環境安全的新型飼料和添加劑,如酶制劑、中草藥制劑、微生態制劑等,提高肉雞產品質量,降低廢棄物的排放量。二是吸引符合GMP生產要求的獸藥生產企業入駐,或加強與這些企業的合作,保證區域內疫苗、藥品、抗生素等來源清晰,質量可靠,確保肉雞生產的安全。鼓勵開發高效、低(或無)殘留的綠色制品,提高肉雞產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4、重點發展屠宰加工業,延長產業鏈,促進增值
(1)改進加工工藝,提高屠宰加工水平
鼓勵企業拓展生產線,采用國際先進的冷分割工藝和設備,生產精細分割產品,如雞胸肉、雞腿、雞翅、雞爪、雞背、雞副產物、剔骨肉等;引進傳統風味雞肉制品生產線,并進行改進和提高,生產腌臘、熏烤、醬鹵雞肉制品,如風雞、扒雞、熏雞、燒雞、烤雞等各種特色風味制品和方便即食產品。
引導加工企業改進產品的包裝、殺菌、保鮮、貯運技術,在傳統冷凍、冷卻、真空包裝等技術基礎上,綜合利用先進的輻照滅菌、巴氏殺菌、充氣包裝等技術,保證產品質量、保持風味、延長貨架期。
(2)研究和開發副產品加工工藝,發展生物技術產業
充分利用肉雞副產物,開發雞血、內臟、骨架和雞毛等加工工藝和生產線,生產調理品和飼料添加劑;吸引生物制品企業加盟或合作,發展高新科技生物工程產業,以雞腸、羽毛、膽等為原料提取蛋白酶、膽紅素、膽酸和氨基酸等,開發和生產功能性食品、藥品和微生態制劑等,實現副產品資源化高效利用與轉化增值。最終形成初加工、精細加工、熟加工、功能性食品加工等多元化的產品梯隊,延伸產業鏈,逐步引領產業轉型。
5、 科技發展體系
(1)組建肉雞產業科技研究平臺,提升產業科技含量
依托江蘇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家禽所、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宿遷市農科院的科技支撐,組建肉雞產業科技研究平臺,實現人才、技術、資源的共享,積極開展肉雞飼養標準和規程的研究和制定,開發和推廣養殖、加工、廢棄物利用等實用技術,開展品種(系)培育和改良工作,培育適合市場消費需求、具有本土特征的新品系(種),并組建品種資源中心、養殖方式展示中心、加工工藝展館等。加強與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的合作,緊跟國家產業技術的研究步伐,爭取獲得(或聯辦)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資質,引領產業技術潮流,提升整體實力。
(2)制定肉雞產品生產標準和技術規范,提升核心競爭力
參照現有肉雞生產標準,結合宿豫本地的自然、社會現狀,技術、設備水平,研究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肉雞生產標準,最大限度地發揮肉雞的生產潛能,努力打造具有本地地理標志的雞肉產品。內容涉及品種或配套系種質特征,飼養條件,飼養管理規程,日糧水平,飲水標準,疫苗和藥品用量,屠宰加工技術規范和要求、加工層次、加工規格,養殖廢棄物排放量等。
6、生態安全體系
(1)組建健全高效的疫病防疫體系
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和投入,加大獸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獸醫部門在疫情測報、診斷、防疫監督管理和獸藥監察等方面的硬件設施和工作條件,加強對動物疫病控制的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組建由專家領銜、區獸醫主管部門牽頭、鄉鎮獸醫部門為主、企業和農戶積極參與的疫病防控體系,建立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防疫監督、獸藥質量與殘留監控、防疫技術支撐等系統。
采用地理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建立疫病防疫管理和預警工作站。設立防疫管理系統、檢驗檢疫管理系統、疫病預警系統、數據庫模塊等,實現疫病監測和防控、養殖檔案管理的信息化,便于各項數據的收集、分析、統計和查詢,并及時作出預警,提高防疫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肉雞產業的安全。
(2)建立全程產品質量控制與追溯體系
一是由當地獸醫和食品衛生管理部門牽頭,建立專門的質量檢測與管理小組,開展對肉雞生產投入品、產品質量、生產環境的檢測和監督管理,確保肉雞飼料、藥品和養殖、加工環境的安全,保證肉雞出欄前留有足夠的休藥期,疫病、藥殘、微生物等檢測合格。二是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結合HACCP和GMP生產體系,初步構建一套以肉雞銷售批次為標記的安全生產質量監控可追溯系統,實現從生產源頭(環境、品種)、生產過程(飼料、獸藥、飼養管理、屠宰、加工)到銷售與物流整個環節的全程質量控制。整個系統由飼養場、屠宰加工廠和銷售與物流3個可追溯環節組成,設立種雞場模塊、孵化廠模塊、飼養模塊、屠宰加工模塊和物流銷售模塊;按工藝流程分析生產中的各種危害,確定關鍵控制點,建立關鍵限值,并對關鍵控制點實施監控。
(3)雞糞資源化綜合利用體系
1.2億羽肉雞年產生近60萬噸雞糞,通過資源化利用可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一是扶持和鼓勵有機肥生產企業改進現有生產條件和工藝,增用厭氧發酵法、快速烘干法、微波法、充氧動態發酵法等,擴大有機肥生產能力。二是實行雞糞分散預處理和集中加工處理相結合,在養殖場集中區域附近設立雞糞預處理站,對雞糞進行發酵、烘干等,避免二次污染;處理后由肥料加工廠統一調配封閉式車輛運輸至加工車間。
(4)污水處理體系
建設年處理污水量達50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處理養殖、屠宰、加工產生的廢水和污水,污水處理廠采用固液分離+厭氧(UASB)工藝處理養殖和加工廢水,達標后排放,污泥經過脫水處理運送至農田果園。
(5)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一是建設生物技術回收系統,包括蛋白質回收系統、雞膽膽紅素提取系統、雞腸胰蛋白純提取系統、羽毛氨基酸提取系統等,生產生物制劑。二是建設年處理能力5萬噸固體廢棄物處理廠一座,采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廢棄物處理設備,處理肉雞飼養加工主業鏈的廢棄物,包括雞毛、雞血、雞內臟、淘汰雞、無害化處理后病死畜禽等,避免對環境的污染,并自動回收動物粗蛋白,生產高蛋白飼料粉作為豬、魚類的飼料添加劑。三是建設年處理能力2萬噸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站,實行傳統的深埋、焚燒技術與現代化氣化熔融技術相結合,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達到國家強制性排放標準。
(6)市場體系
培育出口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是瞄準日本、韓國、臺灣等東南亞地區和國家的熟食品市場和俄羅斯和西亞等地區和國家的冷凍雞肉制品市場,加強與國內知名肉類出口企業的合作,重點培育跨國經營的示范加工企業,瞄準國際市場,促進產品出口。二是建設大型畜禽交易市場,帶動產業發展依托華東農業大市場建設規模大、檔次高的大型畜禽產品交易市場,以冷鮮和加工產品為主,帶動本地和周邊畜禽產品和特產銷售;市場內配備超大型交易服務大廳,設冷凍、冷儲、電視監控、微機信息聯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市場管理中介經營等配套機構和設施;培育專業經紀人、代理人和報關員等,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和期貨市場,吸引國際訂單。三是加大品牌宣傳,增強市場認知度 加強品牌建設,統一品牌標識或者地理標識;組建品牌管理部門,對品牌實行全方位管理,主要負責形象宣傳,推廣品牌運營,推進品牌宣傳;開展大型活動和各種宣傳活動,增加知名度;組織高層論壇,宣傳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提升學術水平,為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四是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拓寬產品市場營銷渠道,根據本地資源特點建立產品流通電子商務網站,利用網絡平臺擴大肉雞產業的宣傳力度,及時發布苗雞、飼料、藥品、雞肉制品等供求信息,組建雞肉產品網絡交易平臺或網上虛擬市場。電子商務應用系統平臺采用JSP、Java Servlet和EJB等Web應用開發技術,基于Internet架構,為松耦合、分布式、多層組件和面向對象的應用體系結構。系統在Windows XP操作系統下運行,網絡運行登陸服務器。整個系統由產品基礎信息服務、生產技術信息、產品質量信息與查詢以及物流交易子系統組成。五是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服務產業經濟的發展,鼓勵龍頭企業配備現代化的物流設施,發展冷鏈運輸。依托華東農業大市場,建設集貨物配送、分流、倉儲于一體的現代物流中心,引進具有較強實力、運行成熟、信譽好的大型物流企業入駐,發展以第三方物流為核心的現代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提高物流效率和質量,拓展產品的銷售渠道、擴大銷售范圍。
(7)組建產業協會,協調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扶持組建肉雞產業協會,發揮協會的引導、組織和服務作用,促進產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協會的秘書處設在宿豫農委,安排專職人員,秘書長由農委領導兼任。肉雞產業協會的主要職能是:推動養殖戶、專業合作組織與龍頭企業、批發市場及超市等對接,協調各方關系;利用信息網絡體系,做好肉雞市場信息調查、預測;負責電子商務平臺運作,負責肉雞產品、生產資料、養殖技術等信息的發布,監督和管理產品的網上交易;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肉雞養殖、加工和營銷領域的研討和交流活動,邀請相關領域專家,舉辦肉雞生產技術培訓班。充分反映協會會員的要求和建議,傳達政府的相關政策,發揮政府與企業、養殖戶間的紐帶作用。二是組建合作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引導組建肉雞養殖、屠宰及初級加工、營銷等專業合作社,充分依托龍頭企業的技術力量、資金和市場優勢,帶動農戶生產,全面提高農戶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增加農民受益。專業組織由龍頭企業或經紀人牽頭組建,具備獨立的管理機構,主要協調養殖戶與市場、龍頭企業的關系。合作組織負責組織養殖戶生產、技術培訓、產品營銷,提供信息咨詢和生產資料服務,開展資金互助服務。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股份合作關系,農戶以村或組為單位通過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向企業參股,形成 “互惠互利、配套聯動”的經濟共同體。
(8)風險保障體系建設
聯合企業、合作社以及養殖戶,建立風險基金,為養殖戶提供保障機制,提高養殖戶應對風險的能力。風險基金由養殖戶、企業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資,用于自然災害、疫情等造成的意外損失補償。政府牽頭積極探索建立農業信貸、救助政策、支農惠農政策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機制,引導和鼓勵企業和養殖戶積極參加農業保險,調動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增強產業的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