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幾家水產品上市公司都倒在了規模擴產上,那企業究竟要以什么作為核心競爭力,是市場拉動還是技術驅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在11月20日召開的大華農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研討會上道出了目前海洋產業面臨的困境與思考。
11月“獐子島扇貝8.12億巨虧”事件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焦點。而此前在2013年12月和2014年7月,大華農成立控股子公司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控股孫公司東方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拓展深海養殖、水產種苗業務也引起業界對海洋產業的高度關注。
“未來的趨勢表現在一是質量安全和穩定性;二是發展高附加值的加工;第三是需要創新技術,研發功能性食品。”廣東海洋大學吉宏武教授認為。
招商證券農業分析師黃珺表示,目前海洋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且整個行業需要3~5年時間沉淀,大北農依靠資源進入行業,后續需要依靠技術推進。
目前看來,國內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在研發上還不夠重視。2013年報顯示,獐子島、國聯水產和好當家研發費用分別僅有0.11億元、0.32億元和0.18億元,占當年營收比例僅為0.41%、1.44%以及1.89%。其中,好當家研發費用占比已是2013年同行業最高水平。
據吉宏武教授介紹,目前海洋產業還存在養殖與加工方式單一的問題--主要以冷凍為主。據獐子島2013年報顯示,該公司總倉儲能力達5萬噸的獐子島中央冷藏物流項目一期工程2014年2月開業。可見,其重要項目也僅僅局限在于產品冷藏方面。
國家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何建國表示,海洋產業未來的趨勢主要三個方面:一是橫向來說,要實現技術上的提升,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二是縱向來說,要實現縱向對生產線的控制,從種苗就開始;三是需要真正解決海水魚飼料問題,需要打通產業鏈。這三點都需要產學研的高度融合。
吉宏武教授認為海洋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集中在提高技術含量環節,具體主要表現在一是提升水產品貨運、裝備技術;另一方面是需要實現對水產品快速分割、分切技術。
此外,與會專家認為,海洋產業還需要拉長產業鏈,進入深加工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