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最近流行一句話:“不要與趨勢為敵”。道理極簡單,卻也極為中肯。一條河,即使再兇猛,也只能水往低處流,奔流到海,沒聽說哪條河往天上沖的。一個人,哪怕再才華橫溢,倘若進入了沒落的行當,也難以長袖善舞力挽狂瀾。一家企業,如果看錯了行業大勢,盡管再雄心勃勃資金雄厚,也只是南轅北轍徒費精力。
賣小米手機的雷軍說過一句話,被瘋狂轉載:“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風,是機遇,也是趨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大道理人人懂,人人愛聽。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判斷趨勢?什么是所在行業的趨勢?誰有資格斷定行業的趨勢?這樣的問題,大約每個行業每個人每天都在追問。
以養豬行業為例,什么是趨勢?我們試著來探討。
第一,環保養豬是趨勢。
只要看看全國各地如火如荼的豬場拆遷形勢,我們就不難明白,養殖業正面臨一場艱難的環保革命。無論各地的拆遷是真為了節能減排,還是暗地里為了爭奪土地,養殖業的污染已經不容回避。養豬人希望干干凈凈賺錢,昂首挺胸走路,養殖場要想繼續生存和發展,實現環保工藝的升級換代,是必經之路。埋怨也好,恐懼也罷,養殖業只能去適應。只不過,要想低成本解決養殖污染難題,并沒那么容易。環保養豬,有待于政府、專家、企業、豬場的共同努力。這是一道難題,也是一道商機,無數人正為之奮斗。
第二,人工難是趨勢。
這幾年,老板們一致感慨,工人難請,人工成本大幅上漲。未來,隨著90后、00后的逐漸登場,恐怕薪酬還將水漲船高。一方面,是新一代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養殖業;另一方面,是養豬骨干們漸漸老去。豬場除了提高薪酬福利、改變工作環境以增加吸引力,別無他法。養豬不過是許多年輕人謀生的手段,當他們面臨更多的選擇時,只有快樂的工作才能留住他們的心。當然,為解決人工難題,有實力的大型集團增加自動化設備,依靠機器和工藝節省人工,也是一條道路。
第三,合作是趨勢。
養豬正從傳統的農業生產變為現代化的工業生產。所謂工業化生產,可以簡單形容為標準更明確、分工更細致、工藝更復雜、競爭更直接。粗放式養豬的時代將漸漸過去,合作與交流變得無與倫比的重要。這是一個復雜的工業世界和產業環境,閉門養豬埋頭苦干未必就能成功,而適當的合作則令事半功倍。因此,我們看到,各種合作模式層出不窮,既有中小養殖戶組織合作社試圖增強談判能力(成功與否我們姑且不論),也有廠家與養豬企業的深度入股,還有大企業之間的強強聯合。
第四,低利潤是趨勢。
隨著越來越多的大資本進入養殖業,也隨著養殖業的集約化、規模化提速,養豬業的暴利時代漸行漸遠。原因無它,中國過去的豬價大幅波動很大程度上是由散戶乃至中小戶決定的。如今,散戶被淘汰,留下的都是有長遠規劃的豬場,抗風險能力較強,母豬數量和肉豬數量在相當長時期內不會暴漲暴跌。未來,養豬保持低利潤,也就不難理解。
簡而言之,我們認為,在政策、管理、技術、行情等各個方面,養豬業都存在或隱或顯的大趨勢。這些趨勢,將長期影響奔波于產業中的企業和個人。
趨勢面前,你要么因勢利導御風而行,要么抱殘守缺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