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元養雞起家,到成為上市公司老總。20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侯建芳“新常態”下的農業發展思路更具現實化。
在第十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的閉幕演講中,這位農業企業家用鮮活的故事和內心感受,直觀地為人們講述了發生在河南這個農業大省的深層變化。
侯建芳認為,從過去各自干各自的到如今抱團取暖,農業新常態所體現的正是1+1>
2的協作理論。
可以說,與農民交朋友,是侯建芳成功的秘訣。他所創立的“雛鷹模式”,也是這種農企黏
合的代表:農戶繳納一定的保證金進入公司養殖基地,公司按照合同核算價格、利潤,并實行統一管理;同時約定,如發生重大疫情或因其他客觀事由導致農戶養殖收益低于年最低利潤,公司將向農戶支付其養殖收益與
年最低利潤的差額,保障其基本生活。一個養殖周期結束,農戶如想退出,公司將退還保證金。正是靠著這種閉合循環,靠著1+1>
2的無數次重疊,老侯從200元的養殖戶成了股市上的養殖典范。
談未來新資本滲透下的農業產業希望更大
“新常態”,貫穿侯建芳的演講,也貫穿他的企業和所涉產業。
雖然經歷過養豬產業發展的波動和企業大起大落的考驗,對于侯建芳來說,希望總是大于失望,就如他對農業的期許。
“過去農企靠銀行活,新常態下農業產業化企業則靠資本活。”有20多年涉農經歷的侯建芳并不掩飾農業所面臨的高風險,但他更認為,新資本滲透下的農業產業,希望更大、動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