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是奶企最重視的奶源源頭,優質的奶牛會產出優質的奶源。據了解,我國奶牛養殖的主要模式包括散戶、養殖小區和規模化牧場3種。現代牧業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曾經被譽為“最具投資價值企業”、“中國綠色企業”、“中國營養企業十強”。
根據中國奶業協會資料顯示,2012年,國內100頭以上奶牛規模化養殖比例為41%,散戶養殖占59%.高麗娜認為這是與國外發達國家奶源情況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國外全部都是規模化養殖,使用的都是最先進的設施設備,盡管規模也是100頭以上,不是很大,但一家幾頭牛的情況是沒有的。”高麗娜說。
“早些年很多乳企到處建加工廠,然后再到各地去收奶。但是一個地區牛奶產量就那么多,各家乳業搶收的結果就是奶源短缺,導致奶農往奶中加水出售問題。”現代牧業集團總裁高麗娜說,她認為中國乳業發展軌跡是非常不正常的,“國外的情況是,一塊地養牛數量是有配額的,企業會根據奶量修建加工廠,養牛和加工可以一起做,國內卻把整個產業分成奶業、乳業兩部分。”
在政策感召和資本注入之下,“萬頭牧場”興起。目前在全國已建成或在建的和計劃準備建的萬頭牧場有可能會突破100個,總融資量高達400億至500億元。
作為國內最大的奶源企業,現代牧業從成立之初就定位明確,該公司每年70%以上的奶源都供應給下游企業蒙牛,支撐“特侖蘇”這一品牌打入高端奶行列。目前,該公司已建成萬頭牧場24個,全群成乳牛單產近9噸。
然而,對于“萬頭牧場”的質疑之聲也從未停止。有專家認為,中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牧場,因為企業集中飼養奶牛,并不是在草地上放養。對此,高麗娜給出回應,“目前,國內沒有一家奶源企業能夠做到奶牛放養,原因就是我國草場資源沒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豐富。為保護草場資源,國家已經明令禁止草原放牧。”
在建“萬頭牧場”之前,高麗娜曾對比多個國家的牧場建設經驗,“綜合考量下來,歐美國家的牧場養殖模式更適合中國,他們也是對奶牛進行集中飼養。像新西蘭,在牧場上散養的奶牛產奶量為6噸/只,因為它要自己覓食消耗體力,集中管理后產奶量就可以達到7噸/只至8噸/只。”
2008年三氯氰胺事件爆發,奶業陷入歷史最低谷。但對于現代牧業而言,卻迎來了黃金發展期。
事件之后,各奶業巨頭開始拋棄以往收購散戶奶源的做法,紛紛加入萬頭牧場的建設行列。一時間,全國范圍內大規模養殖牧場層出不窮。
質疑和嘲笑沒有了,作為國內“萬頭牧場”的鼻祖,在近9年時間內,這個最初僅有3個牧場、2.48萬頭奶牛的養殖基地,迅速發展成如今擁有24個牧場、近20萬頭奶牛的龐然大物,穩居養殖牧場龍頭寶座。
在牧場建設過程中,現代牧業的每個牧場都投資4000萬元左右配備完善的糞污處理系統,在保證環保的同時,實現循環經濟。
坐落在安徽蚌埠五河縣的4萬頭規模牧場,周邊配有10萬畝優質土地,用于配套種植紫花苜蓿。
場長陳明介紹,牛舍是完全封閉的恒溫牛舍,牛糞通過自動刮糞系統,刮到牛舍的糞溝中用沼液回沖到積糞井里,通過管道到達調節池,在調節池中調節濃度,調節過程中的上清液會再通過循環方式回到牛舍繼續沖牛舍的糞溝。而調節好的牛糞會通過管道全部匯集到地下的厭氧發酵池。采用了美國的半地下推進式厭氧發酵模式,在整個發酵過程中的氣體全部收集起來,每天產氣量6萬方以上,用于發電和沼氣鍋爐燃燒,每天可以發電3萬度以上的電,可以滿足牧場30%的用電量。糞污發酵之后經過固液分離,能出來35%的固體沼渣,全部用于奶牛的臥床墊料。每天產生的沼液通過管道噴灌到牧場周邊的10萬畝苜蓿地里,整個牧場實現零排放。
9年時間,現代牧業在中國奶業界創造了三大傳奇: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建超大規模“萬頭牧場”;種養結合,創制可持續生態化發展模式;改寫中國純牛奶產品沒有世界金獎歷史,斬獲世界食品品質評鑒大會金獎。
用陳明的話說,正是因為現代牧業著眼未來,高起點、高定位、高標準的戰略,為行業樹立了標桿,為產業發展奠定的基礎,才使得所有人都對現代牧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