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為滿足居民的肉食需求,我國引進了很多快速生長的外來豬種。因為其經濟效益高,目前,在我國豬肉市場上主要是蘭德瑞斯豬即“長白豬”,大約克夏豬即“大白豬”和“杜洛克豬”等從國外引進的雜交豬種為代表的瘦肉型生豬占據主導地位。本土豬越來越不受重視,但它們真的就這么“不受待見”嗎?今天就讓我們來帶大家一探究竟。
洋種豬:經濟效益明顯據悉,由于上世紀80年代初,出于市場對瘦肉型豬的需求以及養豬場對利潤的追逐,外來豬形成的商品豬雜交體系在國內迅速擴展。
造成洋種豬大行其道的核心原因就是經濟效益高。我國地方豬種的生長緩慢,屠宰率偏低,瘦肉率少,而用杜洛克、大白豬、長白豬等國外豬種培育的“外三元”豬,則具有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產仔數多等特點,其瘦肉率達60%以上,從出生到出欄只需要6個月左右即可達到100公斤,大大滿足著我國豬肉市場的旺盛需求,因而備受國人青睞。
據估計,我國飼養“外三元”的比例在70%以上。
本土豬:中國特色優勢如果按照“肉料比”、“生長周期”、以及“瘦肉率”來看,洋種豬比本土豬具有優勢,但如果論口感,很多土著都要更勝一籌。如金華豬,就是制造金華火腿的優質原料,有肥有瘦的榮呂豬能保證烤乳豬外焦里嫩的特點,成華豬則適合制作臘肉、回鍋肉。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不再以填飽肚子為滿足,生活品位也在不斷地提升,百姓生活在由數量溫飽型向品味健康型轉變。慢慢地,人們感覺到還是本土豬肉在烹制時散發的誘人香氣、吃一口,濃郁悠長的香味才叫享受!
再加上,本土豬也“繼承”了我國的良好傳統——吃苦耐勞。有相關資料曾對8個地方豬種的抗寒、耐熱、抗饑餓、高空反應、抗病等抗逆性方面進行初步探索。與外來豬相比,我國地方豬表現出對環境較好的適應性和抗逆性。而本土豬也沒有洋種豬那么“挑食”,具有耐粗飼的特點,不一定要吃玉米麩皮等精制而成的全價料,隨便喂些青草潲水都能活。
這樣說來,其實本土豬也不賴!
總結:土洋結合才是最好的以“外三元”為代表的外來瘦肉型種豬,以其明顯的經濟效益,大大滿足著我國豬肉市場的旺盛需求,其實是值得我們大規模推廣的。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雖然洋種豬“性價比”突出,但我們本土豬卻具有更良好的“性能”。
而且,我國擁有極其豐富的優良種豬資源,在世界上無與倫比,這正是可以育成世界最好種豬的物質基礎。如今已經有不少廠家培育出性能優異的本土種豬,雖然價格更高,但是也以差異化競爭的姿態殺進市場,成為另一道亮麗的風景。正是我們數代畜牧人不懈的努力,才造就了如今市場上豐富多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