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四川生豬市場行情有回升跡象,商品肉豬價格在7元/斤左右,一些管理精細的養殖單位能保本甚至有微利。然而,長達1年的價格走低讓他們虧損嚴重,對眼下的行情,他們并未樂觀起來,而是擔憂去年“該漲反跌”行情重演。
“好多場都在押春節前后這一寶,若是再輸,恐怕明年垮得更慘!”綿陽明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鄒中友說,他們今年預計虧損500多萬元,是歷史上虧損最嚴重的一年。
去年以來,成都市開始探索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但試點的范圍尚小,推廣難度較大。
“今年漲得太晚了”
年出欄生豬3萬余頭的四川省三臺縣劉營青龍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328個成員中,今年以來陸續有40余戶暫停養殖,大多數重新選擇外出務工。
理事長朱忠全是該合作社的養殖大戶,年出欄生豬1000余頭。他說:“在不算人工、設備折舊等成本的情況下,商品肉豬也要達到6.8元/斤才算盈虧平衡,可今年大多數時間徘徊在5元/斤至6元/斤之間。品種豬才賣6.2元/斤,每賣一頭豬虧損在100元以上;全合作社一年也要虧兩三百萬元。”
同許多合作社一樣,他們同樣采取了自繁自養、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等“抱團”發展的辦法,還注冊了商標,拿到了無公害認證,銷售時自己組織車輛拉到成都,交到買主手里。雖然能賣到7.5元/斤,比別人高點,“但今年漲得太晚了,誰曉得還要漲多久?誰曉得春節后還會不會跌?”
朱忠全說,他養了幾十年的豬,從未像現在這樣,對市場行情簡直難以判斷。但作為省級示范社,他還得打起精神,鼓勵大家伙兒繼續。
養殖企業千方百計彌補虧損
走進綿陽明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公司人員介紹,他們引進了荷蘭設備,每頭豬身上都有一塊電腦芯片,自動計算該頭豬在每一個生長階段的飼料配方及飼料量,然后經掃描自動投放相應的飼料。
這算是該公司技術革新降低成本的一種嘗試。此外,發展差異化養殖,增加高端產品,增加種豬的供應;與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母豬產仔率及仔豬成活率;研究飼料配方,縮短育肥期;種養循環,降低環境治理成本及增加種植業收入等。
“盡管如此,成本仍然很高,毛豬價格須達到7.5元/斤方能保證盈虧平衡。”鄒中友說,他們的成本核算更加科學、精細,“養殖企業跟合作社不同,什么都要花錢。”
而公司最大的成本是支付給農戶的代養費。“我們采取‘公司+養殖小區+農戶’的模式,每賣一頭豬無論盈虧公司都要保底給農戶100元。”鄒中友說,現在完全是在“吃老本”,且擔心老本還能吃多久。“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降低虧損,企業將母豬存欄量降低了將近一半。
生豬價格指數保險需政府財力支撐
三臺縣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去年生豬出欄量130萬頭。該縣目前正在大力建設全省畜牧重點縣,打造“百萬頭生豬產業園”,可目前生豬保險尚未涉足價格指數領域。
2013年,成都市在彭州市試點生豬價格指數保險。養殖企業或養殖戶凡年出欄育肥豬2000頭以上,且飼養的是三元雜交斷奶仔豬,能夠提供規范的養殖檔案或飼養記錄的,可以投保。保險金額1400元/頭,費率6%,保險期限1年,理賠周期為1個月;每頭育肥豬保費為84元,畜牧局補貼70%,農戶自繳30%。
今年1月,成都市龍泉驛區結合本地實際,實施了具體操作辦法:每頭生豬保險金額1500元,保險費率5%,保險費每頭75元。保費分攤比例為龍泉驛區財政承擔80%,農戶自繳20%。確定豬糧比6∶1為盈虧平衡點,當實際豬糧比低于6∶1時,按差價計算賠款。
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一定程度上調動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可就目前試點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彭州市畜牧局總結:限于該市財力有限,財政補貼的范圍與開辦這一業務的規模要求差距較大。同時,由于覆蓋面小,尚不能形成具有大范圍推廣的經驗;另外,對于農戶來說,承擔比例還是過高,負擔較重。
2013年彭州市地方財政收入超過25億元,對推廣育肥豬價格指數保險尚覺艱難,而對于去年地方財政收入僅為14億多元的三臺縣,就更難承受了。因此,該縣畜牧部門有關人士說,要全面推廣這一保險,還需要中央財政給予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