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臨儲玉米政策出臺給予市場一劑強心劑,對穩定價格大有裨益,但由于國儲庫存龐大,即使拍賣暫停限制供應,玉米收儲同樣會為供給補充新鮮血液,這可能令玉米供應端口難以“喘口氣”;加之養殖需求復蘇緩慢、下游深加工“無計可施”,或導致后期玉米走勢陷入尷尬局面。
政策的激勵僅能為盤面提供一定的底部支撐效應,卻不能成為誘發期價繼續上漲的堅強后盾,取而代之的將會是“激情”過后的前景黯淡,預計C1505合約在2520~2530元/噸一線將面臨強大的阻力。
政策利好或轉瞬即逝
11月25日臨儲玉米托市方案出爐,化解了市場關于“國儲改直補”的疑惑,政策靴子的落地一定程度上幫助多頭穩定軍心,玉米期貨(尤其是近月1501合約)連續收陽即是證明。但不排除政策利好“曇花一現”的嫌疑,畢竟臨儲價格依然低于市場預期水準。
根據發改委《關于2014年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掛牌收購價(國標三等)與上年持平,其中,內蒙古、遼寧為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龍江1.11元/斤,收購期限為2014年11月25日至2015年4月30日,“北糧南運”補貼確定不再執行。
雖然臨儲政策塵埃落定,對于玉米現貨貿易具有穩定大局的作用,但由于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收購規模再次被壓縮,先分別按500萬噸和100萬噸進行掌握,低于征求意見稿中1200萬噸和200萬噸的水平,或意味著國家臨儲收購力度將不及去年,側面導致市場流通環節供應被動增加,暗示后市產區玉米價格上漲空間會受到較大限制。
豐產壓力難以化解
雖然7、8月份華北、東北等地曾一度出現干旱等災害天氣,令玉米生長受到一定損害,推升期貨盤面出現過累計高于100元/噸的漲幅。但隨著收獲結束、豐收之勢也浮出水面,對期價走勢的壓力在中長期內都可能有效。
根據美國農業部供需報告,預計2014/2015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將達到2.16億噸,略低于2013/2014年度的2.177億噸,減產幅度不足0.8%,仍處于歷史次高水平,由于基數越來越大,供給寬松的環境仍在進一步延續。而受到2013/2014年度龐大庫存的積壓,在相應的工業、食用和飼料消費等指標上調幅度較小的情況下,本年度期末庫存將有望達到歷史極值的1.468億噸,庫存消費比則由63.37%攀升至78.93%,表明國內玉米市場過剩局面將更加嚴重。
盡管部分農戶的惜售情緒短期內會影響玉米現貨的流通容量,但在12月份市場有望迎來賣糧小高峰。目前,華北農戶售糧進度在10%~50%,東北部分地區銷售進度較去年則大幅提高,南、北方港口玉米庫存均呈現增加態勢,分別達到30萬噸和224萬噸左右。而受到“北糧南運”補貼取消影響,關內外玉米的競爭平臺將更加“公平”,業內對華北玉米沖擊東北價格的關注度將會上升,整體偏弱結構有望成為未來主流趨向。
下游需求缺乏亮點
生豬養殖需求復蘇乏力成為玉米飼料消費較為低迷的“硬傷”,雖然豬價在供需兩不旺的格局中有望呈現震蕩上漲的形態,或引導養殖產業鏈逐漸走向“黎明”。但中期來看,處于歷史偏低水平的生豬存欄量(10月份降至44462.36萬頭,環比和同比分別下滑0.2%和6.5%),對于玉米飼料需求或產生壓抑影響。同時,由于43%蛋白豆粕和二等黃玉米的價差僅在1000元/噸左右,遠低于歷史均值水平,而期貨上兩者1505合約價差更是不足500元/噸(即使考慮交割等級也明顯偏低),使得玉米部分飼用需求將會被豆粕所替代,令其價格走勢承受長期壓力。據了解,當前大部分飼料廠商對后市都比較悲觀,其采購策略也是隨用隨買,并維持偏低庫存以防價格下跌,這種狀況勢必會向上游原料玉米市場傳遞利空信號。
深加工方面,受助于玉米成本下滑的支持,淀粉和酒精行業玉米深加工利潤呈現回升之勢,全國均值分別攀升至110元/噸和330元/噸左右,使得行業開工率也運行至年內高位水平。但由于下游產品價格偏弱且銷售乏力,或反過來促使大型深加工企業壓低原料收購價格。
目前,長春大成對新糧掛牌收購價為2090元/噸,嘉吉生化為2030元/噸,均低于政策指導價,一定程度上說明深加工企業對于玉米走勢不看好的態度,也側面反映出市場貨源充足的事實。
盤面上,臨儲政策出臺短期令期價偏強運行,但近強遠弱的格局非常明顯,C1505合約上漲空間受到很大限制,2520~2530元/噸一線拋壓沉重,雖然周K線級別上MACD指標仍呈金叉狀態,但日K線上則有形成死叉意愿,使得市場上行動力日趨衰竭,或重新步入弱勢震蕩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