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上遇到了小散,在聊到養豬時,一臉愁容,原因大家應該猜得到,賠本了。想不明白的是為什么養了四五十頭母豬的時候賺了不少錢,養了一百多頭母豬反而賠錢了,養的越多不僅沒賺錢反倒是賠錢。
事實上這位老板遇到的情況,我就見識了不少,原來是兩夫妻養了幾十頭母豬,勤勤懇懇,日夜操勞,豬養的不錯,加上價格沒有大的波折,穩穩的賺了些錢,看著收入不錯,自家有土地,農村用工便宜,本著養的越多賺的越多的想法于是將規模擴大了幾倍,結果前幾年辛辛苦苦賺的錢一年全賠了。
今年的行情給這些問題找到了突破口,行情不好成了答案,賠本也是正常的。原因真的這么簡單嗎?為何在行情好的時候仍然有那么多的養豬人虧本了?
行情是一方面,只是表面的現象,同樣是虧,有人就沒虧多少,有人賺錢了。量變引起質變,養豬也是一樣,基數大了,問題自然就多了;當高價行情這個唯一的優勢不存在,數量多必定虧得多,而且這種類型發展起來的豬場,養殖數量越大,豬場的保本點也會越高,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種類型養殖戶的優劣勢。
首先說優勢:
1、土地優勢,自己有土地或者承包村里的土地,價格便宜,小規模養殖,遠離居民區,環保壓力不大;
2、用工便宜,以前是一家子自己養,養的多一點就雇傭村民幫忙,一個月兩千來工資,還不用五險一金;
3、有一定的養豬經驗和技術,養了幾年豬,積累了一些經驗。
4、認識了一批養豬人,大家都將養豬當成事業在經營,有時候會相互扶植一下。
再來看劣勢:
1、首先就是疾病壓力,養殖達到一定的規模,疾病越來越多,以前一個小病,現在成了豬場大病,死亡的數量越來越多,整體PSY水平不增反降;
2、環保壓力,豬多了,排污成了問題,于是要花錢去處理排污,挖池塘,走人情等等都要錢;
3、成本問題增加,飼料的浪費和使用效率降低,免疫成本變高等等;
4、資金問題,花錢的地方多了,錢回籠的過程卻沒有變短,于是必須得依靠經銷商來盤活豬場的資金鏈,開始被人牽著鼻子走了;
5、豬場的生命力降低了,對行情的依賴越來越強,以上說的幾點直接導致豬場的保本點提高了好幾個檔次,原來還能夠賺錢的價格,此時只能保本。
這幾年養豬業形成了一個怪現象,行情好,擴建豬場,什么都用最貴的,忽視養殖成本的控制,折合下來平均每頭豬的純利潤還是那么高,只是交易額度變大了而已;只有當行情不好的時候才會關注養殖成本,養豬的朋友如果有計算會發現豬價不振的時期,養殖成本會比豬價高峰期低好幾個點。
當行情不再出現暴漲的情況,養豬賺錢變成一種技術活,不再是養的多就能賺的多,整個生豬消費市場容量只有那么大,出欄量劇增必將導致豬價下跌,這個時候養豬利潤將變的低微,于是成本就顯得尤為重要。養豬人應該具備成本控制的科學理念,未來誰的成本控制的好,豬場盈虧平衡點就低,這就意味著在相同的豬價下能夠賺更多的錢,虧損的時候相對來說虧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