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生豬出欄66170萬頭,以每頭豬1500元估算,生豬市場產值上萬億元。相關專家表示,豬肉價格直接關系到CPI,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生豬產業,不僅有鼓勵養殖政策,還有稅收減免政策,市場廣闊,是個朝陽產業。
2011年,養豬戶一年賺的錢可能抵得上前幾年的總和。然而,在飼料暴漲和肉價大跌的雙重打擊下,今年上半年許多養豬戶再度步履維艱,中小型豬場和散養戶更是虧損明顯。與其他行業一樣,我國養豬業正在經歷著規模化的歷程。
中小規模養殖戶利潤低
金秋十月的一天,河南省養豬戶老王家的豬圈里,多數豬懶洋洋地躺在地上曬肚皮,偶有幾頭拱來拱去,還不時地哼哼唧唧。但老王的心情好像提前入了冬。“現在豬肉價格是歷史低點,養殖戶信心開始動搖了。”老王嘆口氣說,目前生豬收購價是每斤6.6元,賣1頭豬就要賠50元左右。老王所在小鎮歷來有養豬的傳統,每年人均出欄生豬高達10多頭。老王9月份以每斤6.9元~7.1元的價格出欄了50多頭肥豬,這一價格勉強讓他沒有虧本。
北京順鑫農業小店養豬分公司核心原種場副場長張茂介紹,養豬成本包括飼料、疫病防控成本、用工成本、建筑成本、財務成本、固定資產折舊和排污成本等。其中飼料成本占養豬總成本的70%。“2008年~2012年,玉米從每公斤1.90元漲到2.36元,獸藥疫苗從每頭80元漲到120元,工人工資也從1900元漲到2500元。”他說,這三項成本的上漲幅度分別為24.21%、50%和31.58%。但成本上升并未推動生豬價格同步上漲。張茂說,以北京市300頭基礎母豬以上的豬場為例,2008年至今,市場生豬價從每公斤17.8元跌到14.9元。
規模化養殖水平大幅提高
與中小規模的養殖戶相比,標準化規模化企業日子好過些。筆者采訪的河南省一家畜牧業有限公司是省級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小區,按照當地目前每斤6.8元的生豬價格,該廠出欄1頭商品豬有100元左右的贏利。
“規模化養殖節約人力提高生產效率。”北京市房山區一家規模化養豬場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養豬場只有40多個人,管著13000多頭的存欄量,場內修建了專門的豬通道,投資150萬元的料塔和自動上料的料線,24小時自動喂食,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而筆者在豬場看到的是,寬敞的場區、藍頂白墻的場房規范有序,綠化植被開闊,場區里幾乎聞不到糞便的味道。據介紹,正常情況下,養豬的利潤率是7%~8%,好的時候能達到10%。
海口農工貿股份公司副總裁助理、海南羅牛山黑豬發展公司總經理羅想林說,我國是傳統養殖大國,也是世界第一養殖大國,但整個出欄率只有60.7%。不過,目前5萬頭以上規模的企業盡管只占1%,但養殖模式已經形成了工廠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現代化,集資本、技術、人才、資源優勢為一體,所以大企業發展必定會導致小規模或者是傳統養殖戶的逐漸退出。中國畜牧協會提供的數據也顯示,1996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水平僅達13.6%;2002年規模化養殖水平達27.2%;從2004年規模化養殖水平開始加快,到2011年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水平達65%。
美國超級豬場的避險利器
過去二十年,美國養豬業經歷了規模化養殖替代散戶養殖的歷程。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美兩國養豬業基本情形類似,其中最重要的區別就是中國缺少生豬期貨這一避險工具。
北京農業產業投資基金副總裁馬天驕介紹,美國養豬業有100年的歷史,大規模發展則是從1980年到2000年總計20年左右的時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大概有67萬個豬場,到了2008年大幅度減少到6.5萬個左右,這也是規模化養殖替代散戶養殖的過程,其間誕生了超級豬場。2008年,排名前20位的生豬養殖企業提供了美國市場50%以上的供應量,而排名第一的企業供應份額占全美的18%,1990年到2000年其銷售收入增長了5倍,股價翻了9倍。此間美國豬價同樣也經歷了大起大落的過程,但公司股價并未受此影響。
馬天驕分析,美國20年來規模化養殖的驅動因素有三:一是合同化養殖模式的推廣,美國的合同制類似于我國的公司加農戶;二是美國上市了生豬期貨品種,給行業提供了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的金融利器;三是美國農業人口大量減少。“除了生豬期貨交易以外,其他兩個因素實際上我國也有。”他說,例如中國的城鎮化和合同化養殖模式,因此預測未來10年到15年生豬規模化養殖還將是黃金時期,其中也將誕生一大批國際一流水平的食品企業。
據了解,相關企業對生豬期貨也是相當渴求。雛鷹集團副董事長侯五群說,“生豬期貨已經討論很多年了,對于我們規模化養殖企業來說,期貨工具可以防范風險,保證企業的基本贏利,我們很是期待。”羅想林說,現在養豬人面臨的市場風險特別大,養豬行業正在重新洗牌,盡管以后養殖戶會越來越少,但養殖數量越來越大,期貨將是一個可靠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