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豬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種豬的急性、烈性、接觸性傳染病,屬國際重點檢疫動物疫病之一,我國將此病列為一類動物疫病。1956年周泰沖等研制成功的中國系(C系)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是我國一直使用的唯一疫苗株日。而該疫苗是國際公認的最佳疫苗,很多歐亞國家采用了C系弱毒苗有效地控制了豬瘟流行,因此免疫接種仍是防治豬瘟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國主要通過接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來控制豬瘟,這種以防為主的防制方針,大大降低了豬瘟的感染率和發病率。但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養豬規模的增加和養殖技術水平的提高,該病又有嚴重發生或流行的跡象。許多豬場較合理的使用了豬瘟疫苗,但是由于免疫失敗,豬瘟還是呈散發性流行,病程由急性變為慢性,出現持續性感染、胎盤感染、新生仔豬先天性感染,表現為死亡、免耐受或無明顯癥狀的帶毒豬。
母豬持續感染和仔豬胎盤感染是目前引起豬瘟免疫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國家豬瘟參考實驗室首次成功地利用豬瘟野毒人工復制了豬瘟病毒持續感染的帶毒母豬動物模型,證實了這種母豬帶毒時間可持續750d,甚至終生帶毒、排毒。這些母豬產下的仔豬多為先天免疫耐受豬,經胎盤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豬往往成為持續感染者,不斷向外界環境排毒,而本身并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導致豬瘟在豬場中形成反復惡性循環,即豬瘟亞臨床感染一胎盤感染一母豬繁殖障礙一仔豬帶毒一后備母豬一亞臨床感染,使得帶毒豬在臨床中有3%~33%的帶毒率。研究還顯示低水平的母源抗體不能抵抗豬瘟野毒感染,因此及時監測母源抗體滴度,結合群體抗體水平制定適合豬場的豬瘟免疫程序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前,防止豬瘟惡性循環的核心是保證后備豬群和種豬群(包括種公豬)豬瘟抗體合格,培育出健康、合格的仔豬。本研究為了評價母豬胎次對豬瘟疫苗免疫敖果的影響,我們選取了一個大型規模化豬場,對種用母豬逐頭采血,分離血清,用IDEXXELISA豬瘟抗體檢測試劑盒進行測定,結合檢測結果對所檢豬場豬瘟抗體不合格的種豬重新接種豬瘟疫苗,4周后再檢測其豬瘟抗體,觀察母豬胎次對豬瘟抗體合格率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1血清來源與份數采集福建省大型規模化豬場全部種用母豬(經產母豬和后備母豬)1290頭,進行耳靜脈采血,按常規方法分離血清,最后再用IDEXX ELISA豬瘟抗體試劑盒檢測豬瘟抗體:隨后對豬場豬瘟抗體不合格的350頭種豬進行加強免疫豬瘟疫苗,28—30d后再次檢測豬瘟抗體。血清按常規方法分離血清,并及時進行檢測,檢測后置-20℃冰箱保存。
1.2試劑與儀器HerdChek豬瘟抗體檢測試劑盒(CSFV Ab),批號:99-43220,有效期:2010年12月31日,北京愛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德國Eppendorf移液器;ExL800酶標儀和ExL50洗板機,美國寶特公司提供;恒溫箱水浴鍋;離心機等。
1.3操作步驟與判定標準首先將待檢血清和豬瘟抗體檢測試劑盒恢復到室溫(18—25℃),將待檢血清用樣品稀釋液作1:2倍稀釋后加入到ELISA板內,然后按照產品說明書要求進行孵育和操作。試驗中設2孔陰性血清和2孔陽性血清對照,只有陰性對照的平均OD450>0.50,陽性對照的阻斷率;50%,該檢測結果才能有效:試驗過程中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當種豬豬瘟抗體阻斷率≥50%時,豬瘟抗體檢測結果為合格,具有一定的豬瘟病毒抵抗力,判定結果詳見表1。參照杜希珍等日對假定豬瘟陰性場和陽性場的檢測結果,認為豬瘟穩定場的豬瘟抗體合格率達90%以上,變異系數在25%以內時,無豬瘟的困擾,生產業績也比較好,而對假定豬瘟陽性場一般認為豬豬瘟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變異系數在40%以下也基本處于穩定狀態。
2結果與分析
2.1種豬豬瘟抗體的檢測情況按不同胎次對母豬豬瘟抗體的合格率進行統計,結果詳見表2,統計結果顯示:豬瘟抗體的合格率隨著母豬胎次的增加而呈遞減趨勢,而變異系數隨著胎次的增加呈上升趨勢:其中PO和Pl-P3母豬的豬瘟抗體的合格率都在80%以上,變異系數都控制在40%以內,但從P4開始豬瘟抗體合格率處于一個較大幅度下降的趨勢,合格率介于50%—60%之間,變異系數也基本超過40%,到P9時抗體合格率僅為52.21%,變異系數則達到47.30%。
2.2加強兔疫后種豬豬瘟抗體的檢測情況對加強免疫后的347頭種豬進行豬瘟抗體的檢測,其檢測結果詳見表3,結果顯示:第一次檢測結果為豬瘟抗體不合格的種豬加強免疫后合格率有所上升,即檢測了347頭不合格種豬(期間淘汰了3頭),加免后合格129頭,合格率為37.18%,其中加強免疫后,后備母豬PO的合格率最高,為73.81%,其次為Pl-P3經產母豬,為64.18%,P4 -P6的合格率僅為29.56%,合格率最低的為P7 -Pl0的母豬,為21.14%。從變異系數來看,加強免疫后,后備母豬PO的變異系數最小,為38.68%,其次為Pl-P3經產母豬,為48.25%,而中老年母豬P4 -P6、P7-Pl0的變異系數則高達59.25%、68.36%。
3討論
種豬是集約化豬場穩定生產與持續發展的前提,豬場豬瘟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整個種豬群的健康狀況。倘若豬瘟抗體水平低下,那么種豬帶毒、排毒的可能性也比較高,仔豬先天性感染豬瘟的概率也較大:同時新生仔豬得不到母源抗體的充分保護,很容易感染包括豬瘟在內的各種病原,成為豬場健康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結果表明,豬場后備母豬(PO)和膏年母豬(Pl、P2、P3)的豬瘟抗體合格率均大于70%,變異系數均小于40%,我們認為這樣的群體豬瘟免疫合格,處于相對穩定狀態;中年母豬(P4、P5、P6)的豬瘟抗體合格率均小于70%,變異系數在40%左右,一般認為這樣的群體豬瘟免疫不合格,處于相對不穩定狀態;老年母豬(P≥7)的豬瘟抗體合格率均小于70%,變異系數基本大于40%,一般認為這樣的群體豬瘟免疫不合格,處于不穩定狀態。對豬場豬瘟抗體不合格母豬加強免疫后,后備母豬(PO)的合格率最高,達73.81%( 31/42),青年母豬(Pl、P2、P3)次之,達64.18%(38/67),老年母豬最低(P≥7),僅為21.14%( 26/123)。因此,本研究認為豬場豬瘟抗體的合格率隨著胎次的增加而呈現降低的趨勢。產生這樣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后備母豬和青年母豬,免疫器官和免疫系統已經完全發育成熟,豬只對疫苗產生免疫反應的能力較強;對一些高胎次母豬(P≥7),在豬場生活時間長,接觸了豬場中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共同攻擊,如果期間感染了藍耳病(PRRSV)、圓環病毒病(PCV-2)、偽狂犬病(PRV)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會千擾和抑制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免疫抑制性疾病不僅能引起豬只出現特征性病變,也能通過破壞豬體的免疫系統而使其失去對疫苗的免疫應答功能,李華等 (2001)的研究表明PRRSV感染能嚴重破壞豬的肺泡巨噬細胞功能,干擾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給母豬的繁殖性能和仔豬生產性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司興奎等 ( 2009)研究表明PCV-2的感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機體對豬瘟疫情的體液免疫應答。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規模化豬場種豬進行豬瘟抗體的檢測,證實了母豬的胎次對豬瘟抗體存在較大的影響,及時淘汰生產性能不穩定的高胎次母豬對維持豬場的穩定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為規模化豬場實行分胎次飼養提供了實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