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是由同一種病原引起,流行病學相關聯,在人類和動物之間自然傳播的疾病。由于人畜共患病可同時引起人和動物發病,因此其危害性比普通傳染病更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人類對原始生態地區進行開發,人群、動物、物資流動的增加,生產生活方式不斷改變,而防治措施并未加強,導致人畜共患病的發生無論從種類還是發病率都呈現出上升趨勢。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1700萬人死于傳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
每年死于結核病的人高達310萬,死于狂犬病的人達1萬多。2013年暴發的禽流感事件,盡管家禽沒有發生疫情,但對我國家禽業仍然造成重大沖擊,損失非常大。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控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從而減少其對畜牧業發展和人類生命的危害。改變傳統的小規模分散飼養方式,解決臟、亂、差的養殖環境,全面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做好糞污處理和病畜的無害化處理,減少較容易傳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體生物。提高畜禽生產的的生物安全水準,加強引種管理,優化畜禽品種,從源頭保證個體的安全性,同時推進品種的多元化,防止單一化帶來的疫病流行。
建立起完善的免疫體系,正確合理的使用疫苗,定期驅除個體內外的寄生蟲。合理配比日常飼料,保證正常營養物質的條件下,減少生長激素和各種添加劑的使用,堅決防止“瘦肉精”等非法添加劑的使用。治療疾病過程中,搞清病因,選擇最合適的藥物,對癥下藥,科學使用各種抗生素,避免抗藥性的發生。將動物養殖地、動物健康、疾病防治、品質監管、業主誠信、加工流程等生產行為,建立詳細的標識檔案信息系統,通過標識和網絡等科技手段,建立和完善動物溯源體系,提高動物食品的安全性。飼養的動物以及引進和運輸中的動物都應進行定期的檢疫,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國外引進入關的動物更要嚴格檢疫,并經過隔離飼養、觀察,防止烈性傳染病輸入。無治療意義的患病動物要立即捕殺并妥善處理。通過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媒體、科普教育等方式加強對人畜共患病的宣傳,提高人們的自我防范意識。與動物接觸時把握分寸,要定期對環境和動物消毒,定期驅蟲并對動物的排泄物作無害化處理。不少動物就是健康帶菌者,其攜帶這些微生物并不發病,可是病毒或細菌一旦傳給人類,就有可能致人發病。因此要盡量避免與動物親密接觸。不食用不清楚來源的或國家明令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通過建立有效的科學管理、監控防御體系,加強對人們道德素養、全面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培養,使人畜共患病在真正意義上得到防制。在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減少對人自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