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肉菜流通追溯體系是商務部“十二五”重點工作。自2010年以來,商務部從“一葷一素”入手,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工作,會同相關部門用試點先行、重點突破的方法,采取中央財政以獎代補的手段分五批在全國58個城市先行先試,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方式管理市場,提升流通環節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擴大消費需求,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2012年,廣西首府南寧被確定為商務部肉菜追溯系統第三批試點城市,南寧市政府連續兩年列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每相隔兩個周末,來自北方的陳浩夫婦都將邀請身邊的好友來家里品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一大清早,夫婦二人就會來到離家較近的南寧飛鳳農貿市場,購買新鮮的豬肉和白菜。
相較于家門口小販賣的便宜豬肉,陳浩夫婦二人更愿意到市場里購買“放心肉”。“雖然會貴一點,但是買的更放心。”陳浩向記者說道。
陳浩口中的“放心肉”,正是指南寧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中的豬肉流通追溯環節建設。2012年,南寧被確定為商務部肉菜追溯系統第三批試點城市。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建設,豬肉流通追溯系統基本建立。目前,流通追溯系統已經覆蓋101個流通節點,其中包括生豬定點屠宰場、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門店、配送中心、肉品專賣店等。“自從年初在飛鳳市場看到LED屏幕上的宣傳片,開始買豬肉的時候都會要票去查詢,豬肉的來源信息都一目了然,買的挺放心。”陳浩說。如今近一年時間過去,他雖然少查詢,卻會要求“打一張小票”。
與普通的小票不同,上面除了基本的價格和重量外,還多了一個20位的追溯碼以及條形碼。拿著追溯碼,顧客可以通過市場中的查詢機或手機客戶端對豬肉來源進行追溯。追溯信息可具體到養殖基地、生豬定點屠宰廠、貨主批發商、零售市場及售賣攤主信息等。
肉菜源頭信息透明化正是食品安全把控的重要環節。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超市食品安全調查報告》中對全國3000余家超市門店調查顯示,近九成超市人員認為食品安全的關鍵在源頭。報告指出,對超市而言,供應商的管理是最重要的,選擇哪家供應商銷售什么商品,直接決定超市的食品是否安全,“安全的食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超市抽檢出來的”。
目前建立起來的豬肉流通追溯體系著手的兩大環節,就是“生產環節”和“流通環節”。
生產環節:屠宰把關是關鍵
12月21日凌晨2點,記者在南寧商務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趕到南寧市某屠宰場,看到該屠宰場依舊燈火通明。記者了解到,今天夜里一共一千多頭生豬在這里進行檢疫、屠宰、銷售。
每天南寧市區大概銷售3500多頭豬,而從此屠宰廠出去的生豬數就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相比于較為分散的個體養殖戶,從屠宰環節入手,讓追溯體系中的生產環節設置更便捷、科學、有效。
從2013年10月開始,豬肉流通追溯系統生豬屠宰子系統進入試運行。根據南寧市商務局的要求,屠宰廠要嚴格執行“憑卡交易”。沒有流通服務卡的生豬供應商及采購商戶一律不準進入屠宰廠交易。正規入場的生豬還需要經過檢疫、過磅、結算等環節。在屠宰場的檢驗點,每一輛生豬養殖戶開來的貨車進入時,屠宰場改造人員憑《產地檢疫證》記錄生豬來源信息。通過豬身編碼刺青的方式進行批次管理,再根據錄入選豬單上的交易主體編碼、價格等信息進行上下游關聯,經檢疫檢驗屠宰稱重后,所有信息將匯聚到結算窗口電腦上,豬肉零售戶通過刷一下IC卡讀出本人采購生豬的相關信息,并進行結算出場,相關信息讀入豬肉零售戶,同時上傳追溯體系的城市管理平臺。
記者從追溯系統中看到,自今年年初到12月13日,該屠宰廠記錄了包括329647頭進豬數、376224頭檢疫證頭數在內的各種養殖戶、豬肉等數據。
“相比于過去靠‘兩章兩證’——(動物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動物檢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質檢驗合格印章)等傳統追溯方式,豬肉流通追溯系統對食品安全監管來的更加有效、便捷,百姓們發現問題豬肉后可以準確的找到責任主體。”該屠宰廠負責人說道。
屠宰廠負責人介紹,目前,追溯系統還未覆蓋到豬肉最上游,即生豬養殖。對于豬肉生長過程等環節的監管無法實現信息公開化。追溯系統中僅僅只能查詢出生豬供應商的姓名及來源地,飼料、養殖環境評估、疾病情況等信息依舊是空白。因此主管部門在屠宰廠對豬肉的質量把關尤為重要。我們所能做到的工作就是,凡是進入我們屠宰場準備屠宰的所有生豬必須持有兩證一耳標(即生豬檢疫合格證、非疫區證明和免疫塑料耳標),凡是沒有的不能進入屠宰環節。同時,南寧市動檢所官方獸醫有專人駐點,對入場的豬肉進行宰前和宰后檢疫,檢疫項目包括宰前疫病、瘦肉精及宰后旋毛蟲等,通過宰前檢疫合格的生豬才能待宰。此外,在運送途中死亡的生豬要現場銷毀,避免不法商販將死豬流入市場中銷售。
南寧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肉類追溯體系以生豬定點屠宰場為系統建設起點。對生豬進入屠宰場之前的監管,主要采取的是盯住產地檢疫證的方式,通過產地檢疫證上的信息,能夠確定肉類的生產地區,可以具體到市、縣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