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是我國農業重點產業,對保障肉食品供應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養豬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弱、原種依賴進口、疫情嚴重、環保壓力大、飼料資源匱乏等諸多挑戰。在產業化經營的新形勢下,國內養豬業的養殖模式、區域布局、生產方式、生產能力都在發生顯著變化。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肅,“正大”模式養豬業隨著景泰“正大”產業示范化項目和嘉峪關“正大”新農村現代農業示范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將逐步改變甘肅的養豬業格局。
高投低產倒逼養豬業轉型
多年來,我省傳統意義上的養豬業,絕大多數分散在農村千家萬戶,喂豬用的飼料以粗糧、麩糠和青菜為主,因為這些產品都來自于農民自家田地,也就忽略了飼養成本,等豬出欄后拿到錢時感覺賺了。事實上,如果按照出欄后的成本核算,充其量就是零散的投入積累了一個整數而已。即便是存欄50頭左右的養殖戶,要是再按市場價除過人工、飼料等成本,利潤少得可憐。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物價上漲、疾病預防、肉價漲跌不定等因素干擾,傳統養豬業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風險。
天水市麥積區新寨村一名養豬戶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當“翠竹牌”飼料添加劑在我省盛行時,就買了相關的養豬專業書學著養豬,開始就養兩頭,后來,覺得有利可賺,就擴展規模,當養到10頭時,被村民冠上養豬專業戶的美譽。即便是現在,由于投入勞動力,農村傳統意義上的養豬依舊以農家自產的糧食為主,等豬出欄時感覺辛苦一年,還不如外出打工賺回的錢多。多年來,因為利潤低、投入高以及疾病預防的疊加因素影響,以前的小規模養殖逐漸退出市場,倒逼養豬行業尋找突破瓶頸。
景泰崛起“正大”育種新模式
中國養豬業經過30年的商品化、規模化發展,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仍然以外延型發展方式為主,主要靠產能規模的擴張實現總產量的增加,而不是靠單位生產效率的提高。
近幾年來,圍繞建立世界先進的標準化體系,包括育種和擴繁、設備和建設、營養研發、動保、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生產管理、屠宰加工深加工、物流運營以及人才培養等體系建設,正大集團已投入數十億元的資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的軟硬件建設,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為下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改善我省養豬行業的品種結構,蘭州正大在景泰投資3億元建成2400頭原種核心場。目前區內已建成核心種豬場一座、公豬站一座、育種測試場一座、育成配套場五座、消毒中心兩座以及其他輔助設施共計各類項目10多座,建設標準、設備標準和配套標準均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超過了國外育種公司核心場水平。該場從美國一次引種2000頭原種豬,并與美國CG公司開展聯合育種。正大的育種體系在滿足自己發展需求的同時,也為國內同行節省了從海外引種成本。
“正大”新農村養殖示范園區落戶嘉峪關
為了探索“政府、正大、農民、銀行”四位一體的現代農牧產業化發展新模式,正大集團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3341”項目工程,2013年8月在嘉峪關啟動了新農村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項目。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嘉峪關正大新農村現代農業合作項目示范區。在廣袤的戈壁灘上,10多個新農村現代農業示范項目以間隔10公里的距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部分廠區已經順利投產。據悉,此計劃投資10億元,目標是建成世界一流的原種豬育種擴繁基地和現代化生豬、蛋雞生產示范場,以及與之配套的飼料生產銷售、屠宰、食品加工等項目,以農民提供土地,“正大”擔保貸款的方式,邁出了“政府、正大、農民、銀行”四位一體的新型產業組織模式和“高投入、高效益、高環保、高品質、低成本”的養殖經營理念建設的新農村合作示范項目,打造甘肅模式的養殖格局。
據了解,該項目一期工程引進美國先進的育種技術,采用正大集團先進管理模式和生產模式,建設2400頭現代化種豬育種繁育場1座,現代化萬頭種豬擴繁場6座,24萬只現代化青年蛋雞育成場1座,12萬只現代化蛋雞生產示范場1座,項目運營管理展示中心、銷售中心及車輛洗消中心各3座。一期工程總投資概算人民幣4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人民幣2.5億元,流動資金投資人民幣1.5億元。
提及關于未來發展的策略和標準,白善霖,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資深副董事長介紹說,正大未來的新型養豬事業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和標準:一是建設更加完整的全產業鏈體系;二是使每個鏈條的技術水平和效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三是生產產品安全標準和質量標準達到世界發達市場準入水平;四是制定達到世界先進的環境友好型產業標準;五是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充分體現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