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分別指投資、出口和消費,這是國家戰略,和企業戰略本質上是一樣的。但我們關心的是,如何從國家戰略的宏觀規律中找到屬于微觀農牧行業的經驗。
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消費環節
經濟學家論證或者解讀中國經濟形勢的時候,肯定繞不過去一個熱詞,即為“三駕馬車”。三駕馬車分別指投資、出口和消費,對于這個概念,相信稍微具備一點經濟常識的人都能理解,這個就是國家戰略,和企業戰略性質本質是一樣的。不過,我們關心的是如何從大的社會背景和國家戰略思路上尋求能應用到企業的經驗和思路。
從三駕馬車的具體要旨來看,投資基建為激活商業價值,出口流通商業價值,而消費則是轉換商業價值,它對應了三種不同的社會狀態,是三種社會形態在同一個時代頻率的疊加,即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三者在同一個時代背景上的“相遇”和“融合”,現代農業解決了自然資源生產問題,工業解決了自然資源的產能問題,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社會解決了自然資源的消費問題。
而我們在過去的三十多年內,一直在生產,一直在規模化解決產能,但是在物質極大豐富后所帶來的資源板結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讓國家不得不重新重視國家戰略,所以,未來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都一直認為在消費環節,這是信息社會的大背景決定的。
其實這個消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個是以居民為單位的個體消費,一個是以國家產業為單位的產能釋放。對于居民消費,毫無疑問互聯網起著重要作用,互聯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互聯網起到了對工業生產優勢所帶來的產能、資源過剩的重新再調配,以前是企業生產什么,政府倡導什么,消費者就去買什么,這個中心被企業和政府控制著。然而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社會化資源調配中心,好比機場的調配飛機航線的總控臺,所以當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支配資源再分配的時候,自然就能激活消費新形態的出現。
另一個是國家的“大亞洲戰略”,而實現這個戰略的關鍵則是通過“一路一帶”戰略的實施,“一路一帶”戰略的關鍵則是三駕馬車的“投資”,通過高性價比的高鐵技術和基建的投資,進而釋放國內產業的產能過剩,把投資市場的領域擴展到亞洲,通過高鐵把中國打造成新的陸權國家。
那么回到農牧行業,農牧在這個過程中的機會在哪里?如何從國家戰略的宏觀規律中找到屬于微觀農牧行業的經驗?毫無疑問,農牧行業也同樣面臨著產能過剩,豬場倒閉現象頻頻出現,傳統企業正在消耗之前積累的財富苦苦支撐,而這些現象的出現關鍵則是做生意的方式在發生變化,比如電子商務出現、體驗服務的流行等,而如何解決行業的產能過剩呢?我們首先看一下國家戰略,國家戰略重視兩個方面,一個是擴大了投資領域,除了重視國內外,更重要的是把領域拓展到亞洲,同時對于國內新經濟形態的形式,鼓勵更多新型經濟體的出現,以互聯網為核心激活中小企業在商業環境中的作用。
而農牧行業解決產能問題無非也是兩種。一種是投資方式的變化,傳統型投資已經不起作用,對于金融、服務以及產業鏈等方面的投資是重點;另外一種就是打造能適合時代的新型經濟體,這個新型經濟體能結合傳統的產品,進而釋放現有產能,因為單純依靠天(靠行情)吃飯的農業時代早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