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變化總體是由供需來決定的,小編將著重從這兩方面來分析豬價的變化。
第一階段,全國生豬價格自2013年12月初以來持續下滑,在1月1日跌倒15.45元/公斤,而經過4個多月,在4月22日達到年度最低點10.64元/公斤。
供給:一般來講,從養殖戶開始補欄母豬至生下仔豬并育肥的周期要經歷一年以上的時間。固定的生豬養殖周期決定了能繁母豬存欄水平變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了解2014年1-4月份的生豬供給情況則需要考慮2013年1-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趨勢。
從2012-2014年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圖中我們可以看出,2013年1-4月能繁母豬雖呈現下降態勢,但總體高位運行,最低值都在5000萬頭以上。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養豬盈利水平較好,加上國家對養豬業的補貼和獎勵等政策導致中小養殖戶及大型養殖企業不斷擴大規模,也吸引不少行業外資本進入養豬業,導致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度增加,生豬市場產能嚴重過剩。2014年春節前豬價大跌簡直跌破行業人士的心理防線,屬于旺季下跌的典型,業內普遍認為產能過剩是這一階段豬價大跌的主因。
需求:1、自2014年春節到4月,生豬市場仍然處在傳統消費淡季,該階段豬肉需求低迷,據往年的經驗,豬價在這一時期也是呈現下跌態勢,但2014年尤其嚴重。2、其原因中重要的一點是國內外低迷的經濟大環境,以及國家“反貪污、反浪費”政策影響。餐飲需求是豬肉消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餐飲消費的萎縮帶給豬市很大打擊。3、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日常飲食結構產生變化,人們對于肉類需求相對減少,而對蔬果類需求相對增多,這也是需求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定程度上導致近兩年豬價常常“旺季不旺”。
第二階段,4月末5月中旬豬價進入暴漲階段,于5月27日達到年內小高峰13.38元/公斤。該階段豬價上漲幅度高達25.75%,幾乎呈現直線上漲。
業內對該階段的暴漲原因眾說紛紜,1、普遍認為4月末豬價已跌至豬周期的底部,豬價反彈進入新的豬周期上升通道。而“五一”勞動節是豬價長期持續下滑后的第一個小長假,消費提升給豬價帶來上漲的契機。2、豬價的長期持續下滑早已使豬糧比明顯低于《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設定的6∶1盈虧平衡點,為進一步抑制生豬價格下跌,保護養殖戶利益,維護市場穩定,國家商務部會同發改委等部門分別于3月27日和5月8日兩次在全國范圍內定點收儲凍豬肉,其中第一次收儲數量為6.5萬噸,第二次收儲數量為8.8萬噸。雖然兩次收儲對于龐大的市場供應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市場對于后市的信心,對于提高生豬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有著重要意義。3、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該階段有被操控的嫌疑,因為以上因素雖給豬市帶來利好,但暴漲實屬反常。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從圖2及圖3中可以看出,這一階段能繁母豬存欄量仍處高位,導致該階段豬源相對較多,這也給后期豬價震蕩回落埋下了伏筆。
第三階段,5月末至6月末豬價震蕩回落,整體來看,雖呈現下跌趨勢,但下跌的幅度并不大,雖暴漲不再,但不少業內人士松了一口氣,認為豬價波動趨勢理性。這一階段,消費低迷及產能過剩的局勢并沒有大的改變,但明顯豬價已走出周期底部,而隨著下半年旺季的逐步到來,此時養殖戶對于豬價上漲的期望大大增強,事實上,從4月底豬價暴漲開始,不少有實力的養殖場(戶)紛紛為下半年旺季行情補欄,這一階段仔豬價格大幅上漲。
第四階段,7-8月是2014年當中豬價形勢最好的兩個月,豬價真正實現了穩步上漲,于8月31日到達15.2元/公斤,無限接近年初的最高價。這一階段豬價上漲,原因并非是消費好轉。7-8月仍處在傳統消費淡季,天氣炎熱人們對于豬肉需求明顯減淡,也并沒有大型節日出現提振消費,因此,農博畜牧小編認為,該階段豬價上漲,主因是階段性生豬供應緊張。
由于是傳統消費淡季,養殖戶為該階段準備的豬源相對不多,加上6月豬價震蕩回落導致大豬出欄量增加,7月豬源相對緊張,豬價隨之上揚。由于此前4月底豬價觸底反彈,業內普遍認為下半年豬價已進入上升通道,而7月豬價上漲正式漲價的開始,因此養殖戶看好后期豬價,壓欄惜售情緒強烈,屠宰企業收豬困難,壓欄導致豬源進一步緊張,使豬價上漲持續時間延長。同時,我們需了解,7月開始飼料原料玉米價格進入暴漲階段,成本的上升也是豬價上漲的推動因素之一。
第五階段,9-12月豬價整體維持下滑態勢。由于能繁母豬存欄量的持續下跌,天氣轉涼季節性消費旺季來臨,業內普遍預計這一階段豬價將快速上漲。但中秋、國慶之前,各地養殖戶看好節日行情集中出欄,導致豬價不漲反跌。國慶期間豬價由于消費提振上漲幾日,但很快重新下滑,加上天氣轉涼,豬腹瀉、口蹄疫、流感等豬病逐漸增多,加速了養殖戶的出欄速度,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直至12月底豬價震蕩下滑。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各地臘肉制作大范圍逐步開啟,豬價也呈試探性回暖,養殖戶也曾滿心期盼,但生豬供應依然大于需求,豬價上漲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