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去年吃掉的“洋豬肉”,是歷史進口總量的兩倍多。記者近日從溫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了解到,2014年,溫州進口肉類267噸,其中豬肉占絕對主導地位。而溫州自2010年成為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至2013年底,進口的“洋豬肉”總共才118噸。
聽到進口肉類,很多人會以為是牛肉,但想不到的是,通過溫州口岸源源不斷進來的多是豬肉制品。溫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處處長吳海介紹,溫州口岸的肉類進口始于2010年,主要進口國家為丹麥、荷蘭、法國等歐洲國家,當年進口的豬肉制品有90多噸,此后卻逐年減少,2013年僅幾百公斤。“去年的豬肉進口量爆發增長,遠超歷史進口總量。而且去年進口豬肉在全國市場的增長量也不容小覷。”吳海說,價格較高的進口牛肉很難成主流,對于基礎性消費品而言,價格往往是影響消費的主導因素。
從溫州口岸進口的豬肉,多為凍肉、豬蹄、豬筒骨等。由于溫州人不愛吃凍肉,進口商會將其加工后送往消費市場。浙江瑞和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姜樂燕介紹,去年1?7月份,該公司已在溫州口岸進口豬肉制品200多噸,其中來自丹麥的豬肉制品占總量的80%,為方便運輸和保存,進口豬肉都以成品冷凍的形式入關。
“雖然進口豬肉不如國產豬肉香,但價格擺在那里,經銷商自然會選擇便宜的肉。”姜樂燕說。溫州生豬養殖規模居前企業溫州市展宏畜牧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憲忠也提到,近幾年溫州市場上的國產豬肉價格增幅明顯,當前售價已達17元/公斤,而進口豬肉均價每公斤不到10元。
另有從事肉食品加工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與國內的肉價相比,進口豬肉不光在價格上便宜了不少,從豬肉本身的衛生質量和食品安全上來說,國外的檢驗標準也是相對嚴格的,消費者從心理上會更放心。
姜樂燕等幾位業內人士稱,豬肉作為國人最主要的肉類食品,市場需求和消耗速度都在不斷增加,在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進口豬肉已逐漸代替本土豬肉成為消費主導。
目前,溫州市面上的本土豬肉多是鮮豬肉。據溫州菜籃子生豬肉品批發交易市場數據,去年我市三區生豬消耗量70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