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飼料行業也逐步邁入了整合轉型期。不同于前些年,現如今飼料行業門檻高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情況在行業內實屬常見。國內的龍頭飼料企業若想在這個多變的行業內拔得頭籌,就必須“鞏固基礎,發掘創新”。回眸走過的2014,對飼料企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飼料原料市場的跌宕起伏、國家政策的出臺限制、下游養殖業的持續低迷。在這樣“動亂”的一年中,飼料企業都做了什么呢?
大北農:水產飼料業黑馬
大北農一直以銷售預混料為主,其年產能達800萬噸,年銷售量在400萬噸左右;同時飼料綜合毛利高達20%的數字也成為業內之最。說起來,大北農涉足水產料市場也有10年之久,但種種原因導致企業并未在水產方面嶄露頭角。隨著飼料行業的日趨發展,無論是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還是政策改革的驅動,大北農也相中了水產飼料這塊“肥肉”。利用多年來積累的行業經驗,邵根伙博士在2014年11月親自掛帥,擔任水產科技集團總裁;集團更是將80萬噸的銷量定為2017年的宏偉目標。
飼料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單調的商品買賣已不能滿足客戶的主流需求。大北農也利用其在養豬服務領域20年以來積累的資源積累,大北農更傾向于以豬為突破口,通過已經推廣應用的豬管網為主線,力求在養豬領域優先推廣其綜合服務平臺的理念;公司希望,“在2017年之前,通過豬管網能夠管理一億頭豬,也即五百萬頭母豬的發展目標。”
“80萬噸水產飼料銷售量”、“管理一億頭豬”、“管理五百萬頭母豬”,這些目標都是大北農在2017年前建立的宏偉目標。隨著飼料行業的日趨發展,大北農的水產事業及轉型目標能否實現?我們拭目以待。
禾豐牧業:打破質疑 成功上市
禾豐牧業于2014年8月8日正式登陸上交所,發行價格為5.88元,發行市盈率為21.78倍,其所屬農副食品加工行業的市盈率約為24倍。其實在前些年,禾豐就有上市打算,在招股書發出以后,業界是褒的褒,貶的貶。在諸多負面新聞的打壓下,禾豐的上市也就無疾而終。2014年禾豐最終成功上市,但負面新聞仍是不絕于耳。有質疑禾豐牧業在飼料市場進行野蠻擴張的,也有發文稱禾豐牧業上市圈錢意味濃厚。同時頗受關注的另一點就是禾豐另一股東張鐵生。根據公司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有“白卷先生”之稱的上世紀60年代名人張鐵生持有禾豐牧業3224萬股,位居第六大股東之位。即便如此,自上市以來,禾豐牧業股價就迎來了8個漲停板,受到股民的熱烈追捧。股票表現強勁也使得之前的負面新聞逐漸轉淡。
新希望:海外發展戰略 大步“走出去”
新希望六和集團的飼料產能以及飼料銷售均居國內首位。數據顯示,2013年度新希望六合飼料銷量為1541萬噸萬噸,飼料業務營業收入為461億。最為我國最大的飼料企業,新希望并未安于現狀,而是把目光望向了海外。自2003年以來,新希望海外業務收入穩定增長,2013年海外業務收入達到27.17億,占總收入比例3.9%。2014年8月,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提出,未來新希望將以每年10家工廠的速度進行海外擴張。細心的網友會發現,2014年新希望海外建廠、海外投資項目頗多。回顧歷史,自1999年以來,新希望已先后在1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近40家工廠或機構,而公司布局重點一直在東南亞和南亞區域。新希望所有海外項目中,大部分為飼料生產項目。據農博飼料小編了解到,新希望未來重點發展區域主要是印尼和俄羅斯。鑒于新希望在印尼特驅的業務基礎和發展勢頭,制定了2017年完成新增飼料廠11家的目標。此前斥資8000萬元人民幣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和葉卡捷琳堡建大型飼料廠也初步計劃今年投入生產。作為我國飼料年產能第一,全球第二的飼料企業,新希望加速海外發展戰略也算是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的。農博飼料小編也是滿懷期待,欲見證新希望的未來版圖。
中糧:完成海外兩大并購 宣戰四大糧商
全球四大糧商“ABCD”,控制著全球糧食的運營,更是掌控了我國70%的大豆加工、貿易領域。作為我國領先的大型農業集團,中糧在2014年實行了一系列收購、并購計劃。2014年2月28日,中糧集團收購全球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51%的股權。收購Nidera僅僅一個多月,中糧再度出手,4月2日,攜手厚樸基金收購了總部位于香港、在新加坡上市的來寶集團旗下來寶農業51%的股權元。兩項海外并購交易在2014年10月通過全球并購審查,并順利完成交割。國外媒體呼吁:中糧開始向四大糧商宣戰了!作為一名戰斗在糧油市場前線的分析師,農博飼料小編每次在分析豆粕市場時必定會說到美豆、外盤、國際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油廠、貿易商、飼料廠,乃至養殖戶哪個在購買豆粕的時候不看美豆外盤走勢?歸根結底就是由于國內80%的大豆來自進口,而定價的話語權也已交到四大糧商手中。并購完成后,中糧集團的資產規模可與國際巨頭ABCD四大糧商相較量,這給中糧的進一步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保障,這對穩定中國糧食市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不過打入國際市場的道路可謂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唐人神、正大、溫氏、雛鷹成立大企業聯合定向專業育種聯盟
2014年12月20日,在中美國際育種聯盟第四屆高峰論壇上,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提出,目前世界上成功的育種路徑基本有兩條,一是聯合育種的道路,如美國NSR、加系CCSI和丹麥的聯合育種之路;二是大企業獨立育種之路,如PIC公司、美國墨菲布朗公司。而中國育種道路經過幾十年探索,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聯合育種和大企業獨立育種之路并不適合中國國情。因此,為了真正打造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符合中國養殖消費特點、提升中國養殖效率的中系種豬,唐人神領銜成立大企業聯合定向專業育種聯盟。
陶一山稱,大企業聯合定向專業育種是行業內的首次嘗試,真正實現中國育種數據的共享,聯盟企業間隨時可進行遺傳交流,這會極大加快遺傳進展,聯盟單位共享遺傳優勢。所謂的“大企業聯合”就是唐人神聯合國內養豬龍頭企業(正大、溫氏、雛鷹)2000萬頭生豬養殖的性能指標數據,形成大聯盟數據庫平臺;“定向”育種包括兩個概念,包括大企業的育種需求和方向,還包括中國巨大的市場上不同區域的特定需求;“專業”則體現在聯盟平臺所集結的國際、國內的研發課題組,以及華大基因強大的基因測序等。
唐人神、溫氏、正大、雛鷹與華特希爾共同投資,成為美神國際育種中心的5大股東。國內科研機構(包括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南省畜牧研究所、華大基因)共同簽訂大企業聯合定向專業育種產學研聯盟戰略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