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農倒牛奶、殺奶牛,是因為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生鮮乳。乳品加工企業為什么不收鮮奶?原因是乳品加工企業收購了大量的低價國外奶粉,用這個奶粉做成牛奶要比收購鮮奶成本低很多,加上市場需求不旺,庫存的國外奶粉很多,所以,一些企業停止了收購奶農的鮮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前幾年發生三聚氰胺等牛奶問題之后,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制品不信任,企業因此大量尋求國外奶源,在新西蘭等地建廠。
有人說,這是正常的市場調整,很大一部分的養殖場規模孝成本高,質量也難以保證,淘汰它們既是政策的目標,也是市場的必然。那么,奶農倒奶、殺牛是正常的?接下來中國的奶農都不要養奶牛了?這就是市場經濟?
如果中國人喝牛奶的奶源全部來自國外,可行嗎?我想不行,中國13億人,450萬人口的新西蘭供應得了嗎?我們看到中國人一到海外搶購奶粉,很多國家就對購買奶粉數量進行限制,說明他們沒有那么多的量。而且,中國目前人均牛奶消費量還很低,歐美人均牛奶消費量超過300公斤,而我國只有21.7公斤,不足歐美的十分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信中國人牛奶的消費量會不斷上升,很難想象哪個國家可以供應全部中國人的牛奶。
所以,中國人喝牛奶還得靠自己,不能完全挫傷奶農的積極性,這方面,“豬周期”已經有過教訓,農民養豬虧本就不養了,隨后豬減少又造成豬肉價格暴漲,農民和消費者兩端都受害。
希望牛奶不要出現這種“豬周期”,市場經濟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西方很多國家都對農民補貼,也有很多國家對農產品進口有限制,就是為了保護本國農民的利益。盡管中國的牛奶出現過一些問題,但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我們要設法提高中國牛奶的質量重新贏得信任,也要整合中國奶牛養殖,但前提是農民還愿意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