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肉雞業經歷多年的快速發展之后,步入了“提質增效”發展的新階段。新的發展階段,肉雞業的發展需要有效地化解產能過剩、有力地治理養殖環境污染,發揮科技對肉雞養殖的貢獻率,同時,面對土地資源緊張、動勞力成本上升、活雞銷售空間的擠壓等等一系列制約養殖業發展的新問題,需要通過創新發展方式,以問題為導向解決肉雞行業的需求。
導向之一: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雞肉產品
隨著活禽銷售在部分地區的受限,冰鮮上市是未來的主流方向。對于黃羽肉雞來說,從以前重視包裝現狀的育種要轉向更加注重屠宰現狀的育種。對于當前黃羽肉雞冰鮮上市遭遇到的市場冷淡,我們需要研究通過何種途徑最大限度地保持冰鮮上市的黃羽肉雞產品風味與活禽現場屠宰相當,或者如何通過烹飪與制作方法的改進而加以彌補。
禁止活禽銷售是從保護公眾利益的角度考慮,冰鮮上市也是從保護公眾利益的角度出發。農貿市場的現宰現賣的活禽銷售方式,雖然屠宰的成本很低,但是,因為沒有生物安全的防護措施,沒有防疫的相關配套措施的執行,缺少相關的檢疫環節,這樣小作坊式的活禽銷售無法保證肉雞產品的衛生可靠。肉雞產品的不同上市方式,首要的是確保我們所生產出的肉雞產品是安全的。
華南農業大學廖明認為,我國肉雞業的發展要圍繞家禽生產中的疾病防控與產品安全這兩大主題開展相關的研究。肉雞從生產到餐桌的產業鏈全程中,要傳達給終端的消費者一個理念——我們提供的肉雞產品是安全的。這就需要從場房的設計、生物安全、飼養管理、環境控制、飼料營養、衛生防疫以及產品加工等環節進行全面科學的管控,提供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讓消費者放心消費。提高雞肉的消費水平需要有市場認知度高,被消費者接受的放心品牌,肉雞養殖只是雞肉消費鏈條上的一個節點。中國農科院飼料所蔡輝益研究員認為,肉雞產業需要確立2-3個主導的方向,圍繞這些方向開展聯合科研。比如,在提升雞肉產品的品質方面,作為飼料營養學科可以通過開展肉雞無抗日糧配方的研究、推廣與應用,降低肉雞養殖成本提高雞肉的品質。
導向之二:根據市場需求提供不同的雞肉產品
近年來,安徽宣城地區的“小型白羽肉雞”發展勢頭良好,2014年中試推廣了3800萬只。山東聊城一帶的“817”肉雜雞在市場上也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它們之所以能切分白羽肉雞的市場的部分“蛋糕”,是因為它們迎合了細分市場的需求。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王濟民研究員指出,現階段,我們需要梳理出肉雞產業的需求中存在著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長期性的,有的是短期性的。針對不同的問題明確目標與任務。例如,今后5-10年我國肉雞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誰來養殖肉雞?養殖什么樣的肉雞?針對肉雞產業的需求,分析不同需求的邊界,將問題聚焦以協同的方式開展研究,從而促進肉雞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對于白羽肉雞來說,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要提高生產的效率,降低生產成本與雞肉的售價,要與國際水平接軌。對于黃羽肉雞來說,我們要向高端、生態、優質化的方向發展。
導向之三:為肉雞的細分品種找到主流消費模式
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之一是以胸肉率高作為賣點之一,這迎合了快餐業的消費特色。以快大型白羽肉雞為主要原料的西式快餐是以方便、快捷、營養與衛生作為營銷亮點之一。在北京舉辦的一大型國際會議期,以快大型白羽雞肉為主要原料的中式菜之一的“宮爆雞丁”也十分暢銷。面對同一種食材,可以烹飪出不同口味的菜品,而決定菜式風味的制作工藝離不開當地的飲食文化。所以,對于不同的肉雞品種如何去挖掘消費與文化的特色,創制與引導主流的消費菜式,培養一批成熟的消費群體,解決生產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已經成為優質地方肉雞品種做大區域市場不可不思考的問題。有人戲言,快大型的白羽肉雞有點像“來料加工”,產品的差異化不大;相比之下,黃羽肉雞因品種資源豐富,其發展的空間理應本著多元化的方向,當然,有學者呼吁在多元化的發展背景下,從資源的集約利用出發也需要有推出幾個主打品種,并研發出與之相配套的加工消費模式。
隨著肉雞業的進一步發展,其產業結構、飼養方式、技術支撐等都會遇到新的挑戰,而解決生產與消費中出現的新問題,最好方法就是,對我國肉雞業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有效地發揮行業協會引導與市場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