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欄量增加和消費量下降是2014年我國生豬價格下降的主因
2014年我國生豬價格出現持續下跌,由1月份初的15.0元/千克,下降至當前的12.98元/千克,下降2.02元/千克,降幅13.47%。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14年中國生豬出欄量73,510萬頭,同比增長2.7%;豬肉產量5,671萬噸,同比增長3.2%。同時中央出臺的相關限制鋪張浪費的政策和人們勤儉節約意識的提高,減少了部分肉類的消費,2014年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大幅度增加及消費量的下降是導致我國生豬價格下降的主因。
2014年12月國內能繁母豬存欄已跌至4200萬頭左右,同比降幅達13.2%;當前養豬形勢仍舊低迷,養殖場資金緊張,部分養殖場正加速退出市場,預計,2015年生豬出欄量在6.5~7.0億頭之間,將出現明顯下降。
為何冷鮮肉電商渠道上量緩慢?
至2014年下半年以來,不少地方豬豬肉和進口豬肉開始運用電子商務渠道進行銷售,但京東、淘寶、一號店等知名的電商的生豬冷鮮肉銷量有限(豬肉休閑食品除外,如豬肉脯等),如京東商城上北京某知名品牌黑豬肉2個月銷售量僅十份左右,還不足支付銷售人員的工資。
那么為何冷鮮肉電子商務渠道銷售量增長緩慢呢?
一方面消費者信任的恢復建立緩慢。近些年來,國內生豬養殖中藥物殘留導致食品安全的事件常有發生,如某著名屠宰企業的瘦肉精事件,黃浦江漂流豬事件,國家在相關標準上執行不嚴,使得消費者無法真正分辨出豬肉品質的好與壞,索性就少吃或不吃。另一方面冷鮮肉電子商務渠道最大限制瓶頸在于冷鏈物流的建立和拓展范圍。冷鮮肉配送不同與衣服、電器等其他類型商品,需要全程冷鏈運輸,而冷鏈物流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并且當前冷鏈配送的區域范圍有限。
此外,冷鮮肉商品較特殊,保質期短,難以滿足像其他商品一樣進行商品體驗和支持7天無理由退貨的消費者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