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年來,豬價總是漲一段時間,跌一段時間,漲跌交替出現,誰也看不準豬價,導致網上豬價也只能參考,因為豬價波動太快了,各地區豬價走勢差別也很大。豬價沒有規律,讓咱養豬人犯難了,究竟誰在操控生豬定價?究竟市場真實價是多少?如何在如此低迷的行情下賣好豬?市場真的是壟斷的嗎?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下。
1、豬價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豬價是指生豬收購指導價,是屠宰企業定出來的,和十年前不一樣,十年前還有大量的肉販和小型屠宰企業,生豬交易更多是養豬個體戶對賣肉個體戶的交易,大家基本是隨行就市,價格也是談判出來的。但是現在屠宰企業已經高度集約化,雙匯、雨潤等屠宰企業巨頭占據市場份額很大,他們的收購價基本是一個地區的標志價,甚至金鑼推出豬價指數,將企業內部價格作為全行業參考價格。所以,才出現屠宰企業擬定生豬收購價這一說法。屠宰企業絕對擁有漲跌話語權,而散戶包括豬經紀,都不能決定豬價的漲跌。收豬人能決定的是就是在了解屠宰場價格后,盡可能的壓低收購價,保證自己的利益。養殖戶則只有盡可能的通過談判,爭取賣個好價格,二者都沒有豬價漲跌話語權。
當然,屠宰企業不會憑白無故的漲價,也不會隨隨便便壓機。屠宰企業的定價,更多是基于屠宰企業的白條肉市場需求量和屠宰企業的待宰豬數量,待宰豬數量多,那么企業一般會適當壓價,減少收購量。而待宰豬不夠,企業則要提高收購價來爭取更多豬源。當然,對于屠宰企業來說,白條肉銷量和價格是他們定價的關鍵依據:白條肉不暢銷,他們就會適當壓價。當然,如果白條肉暢銷,客戶需求量大了,而出現收豬難,屠宰企業肯定會提升收購價的。
所以,豬價本身并不是壟斷的,也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而不斷變化,而之所以出現長時間低迷期,還與屠宰企業之間的高度競爭有關。屠宰企業之間也在打價格戰,搶市場份額。所以,保證自己的白條肉價格優勢是屠宰企業非常關注的,所以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壓價收購是屠宰企業參與競爭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