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的增長由過去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的新常態,所以要求我們要理解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畜牧業是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組成部分,也在步入一個新常態。在新常態“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的大背景下,政府和行業組織特別是企業,需要面對“多挑戰”壓力。畜產品供求從總體上是輸入、輸出基本平衡,現階段生豬和部分家禽相對產能過剩,僅僅是結構優化的過度期一個常態。
中國生豬養殖業在全球產業鏈和中國“生豬食品產業鏈”處于雙重低端地位,且與歐美PSY平均20頭以上水平相比,國內PSY平均水平卻只有14頭。筆者觀察國內生豬養殖行業,造成生豬養殖行業低迷原因包括:供需失衡、養殖成本高、疫病高發、重引輕育、人才匱乏、管理不當、環保等重重壓力。
生豬養殖壓力大,怎么破?
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守軍表示,數據顯示,1968年美國豬場97萬個,2005年下降為7.5萬個,37年豬場減少90%以上;1954年平均存欄量為26頭,2005年782頭,51年增加30倍。中國與之相比差距較大,2002年100頭以下豬場占81.68%;2012年占44%,低于1000頭占72.6%,大于萬頭只占8.1%。雖然差距較大,但是中國養豬業結構整合速度在加速,2014年中國生豬存欄量46583萬頭,同比下降1.7%,出欄73510萬頭,同比增加2.7%。通過美國豬場的生產模式發展探究表明,豬場數量持續減少,家庭農場模式或可成為新常態下主要發展形式。
瑞普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李守軍
1月23日,第一屆中岸·新南方戰略合作伙伴健康養豬芙蓉論壇上,李守軍對于生豬養殖業出路給出了一些趨勢以供參考:
1.中國現實情況決定了大型規模豬場和中小豬場、家庭豬場長期并存,趨于聯合;
2.融入“生豬食品產業鏈”,未來將追求高品質和高價值產品;
3.科學化、數字化、信息化將普遍運用;
4.利潤將來自管理和技術,產學研結合將更加緊密,分工將更加突出;
5.互聯網思維和移動思維應用等等。
筆者看來不論大型規模豬場、中小豬場還是家庭豬場的發展與淘汰都是市場決定的。誰能更快的適應畜牧業新常態要求,誰就能長足的發展。
耐得住寂寞才能等來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