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農歷臘月廿四。漳縣殪虎橋鄉瓦房村的人們一大早就忙碌起來,殺豬宰羊、打掃庭院,村委會大院里,還有人在排練秧歌。年味,飄過灶臺,穿過院落,彌散在村子的角角落落。
而離村口不遠的線家溝里,卻少了這些喧鬧,多了幾分幽靜。田慈平站在一排紅墻藍頂的圈舍前,正忙著打掃消毒通道。圈舍門口,一塊招牌很顯眼:民勝養殖基地。
“今天有一批豬要出欄,收豬的人馬上要來,入口必須提前進行消毒。”民勝養殖基地由瓦房村的5位村民合資投建,31歲的田慈平是最早的發起人,也是現在的技術員、飼養員。
2013年春節,曾在一家飼料廠當過技術員的田慈平和村上的伙伴們聚到了一起,打算搞一個養豬場,在家門口掙錢。年后,田慈平和堂哥田彩平等5人合資的民勝養殖基地開工建設。很快,圈舍建設完畢,首批500頭豬仔入欄。
然而,當年的7月22日,岷縣、漳縣發生6.6級地震,距離震中不遠的瓦房村房屋損毀嚴重。民勝養殖基地的圈舍雖然受損不大,但受到驚嚇的豬仔卻接連死亡。2014年春節,田慈平等人清算了一下,辛苦了一年,除了固定投資,僅養殖一項就虧損9萬多元。
“怎么辦?豬還養不養了?”大家犯了難。縣里有關部門知道情況后,為民勝養殖基地提供了10萬元的農牧補助,還給他們協調了貼息貸款。
2014年8月,民勝養殖場的第二批豬出欄了。“我們建設了消毒通道,完善了圈舍設施,技術也更加成熟了,豬的死亡率大大下降。”田慈平說,這次他們扭虧為盈,收入1萬多元。
今年春節臨近,民勝養殖基地的第三批豬陸續出欄。2月12日傍晚時分,一輛來自隴西縣的運豬車停在了養殖基地門口。挑選、過磅,通過一條長長的鐵柵欄通道,30多頭豬被裝上了車。
2015年,他們將再次擴大養殖規模,擬實現自繁自養,循環養殖。“我的目標是通過這個養殖場的帶動,讓村里更多的人參與養殖,近期目標年出欄5000頭,遠期目標年出欄1萬頭。到那時,我們瓦房村人的日子肯定會更好。”田彩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