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或畜牧養殖業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行業,在“道”的層面上,是和自然、和農民打交道,在“術”的層面上,是和渠道、和消費者打交道。
大部分的農企,只是解決了“術”的問題,而沒有解決“道”的問題。和自然打交道,就得必須遵重自然規律,尊重生命,那么和農民打交道呢?農企和農民的關系應該是怎樣?誤區一 利潤最大化!這是工業企業中的金字規律,幾乎所有企業都是奔著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而去的,但是你把這個方法用在農業里,小心栽大跟頭。企業收購農民手上的產品時,討價還價可以,但不能把農民往極限上逼。壓榨到極限的后果就是農民的崩盤,要么放棄信用,要么在產品質量上下“黑手”(重量而不重質,有外形而沒有內在)。
案例: 一老板向一個養殖場下訂單,先以高價收購誘使他擴大生產,然后等他的肉雞將要出欄的時候,企業臨時毀約,說不采購了,如果要合作,必須出讓多少多少股權。
養殖戶無奈,只得妥協。從經營企業的層面上去看,這個老板夠精明,善御人之術,但是從經營農業的“道”層面上,卻是埋下一顆定時炸彈。誤區二 搶農民的飯碗!企業看到農民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以為是農民不行,于是投基地,投人力……希望種出養出更為高品質的產品。事實上,結果都事與愿違。
死法一:被市場逼死企業把農民的土地流轉來,付了一筆錢,然后你再雇傭他來種地養豬,再付一筆錢。東西還沒開始賣,你已經付了兩筆錢,無形中把成本抬高了很多。
死法二:被農民害死但農民呢?你覺得他給你當工人養東西,會比他自己養更認真嗎?!
死法三:被政府掐死農業是個難以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在和農民的關系上,政府這個大背影有著天然的傾斜。一旦觸及食品安全的底線,或者農民生存問題的紅線,企業有多大,你就得滾多遠,企業效益在國家利益的面前,必須讓步。
死法四:把自己忙死農業是個系統工程,特別是對于多品種經營的企業來說,專業養殖的人員哪里找?找來了他們的動力在哪里?深陷生產環節的企業,企業家往往顧此失彼。
所以,農業企業、合作社等任何農業組織都要處理好與農民的關系,做到:
一、聯合、控制、共贏:聯合農民的力量,將其合理地布局在農業生產端,中國的兼職農民向專業化農民轉型是必然;通過制定規則和標準,掌控監督生產,保證產品品質,這是為消費者負責,也是為企業利益保障;共贏,控制不代表著壓榨,為農民留存合理的利潤,就是保證企業的長期獲益,多向市場要利潤,而不是壓榨生產端。
二、尊重農業產業鏈的分工,做“三控”農企:最有前景的農業組織,需要做到“三控”:上游控種苗(研發和育苗),下游控市場(渠道和品牌),中間控生產(標準和追溯)同時做到這三點,很難,但農業組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從“一控”“兩控”做起,一步步來。實現全產業鏈運營,打通上、下游,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從而快速提高農業商品的附加值和利潤。
三、運營農業理念貫穿始終:做農業有前景、有機會,現在我們正處于傳統農業(小戶的、分散小規模)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現代農業即以資金替代勞動力,產業結構合理、加工業發達,生產雖以家庭農場為基本單位,只適合于適度規模生產。
經營現代農業,要賺錢不僅是農業自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農村和農民問題。如果你要做現代農業,想在農業、農村中帶領農民發財、創富,農民合作社的運作模式一定能幫您獲得全所未有的機遇,同時更要以運營城市、運營企業的理念來運營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