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我國檢驗檢疫部門歷經十年艱辛磋商,只為重新打開俄羅斯市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外向型經濟;不如說,這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拯救我們自己的生豬養殖業,幫扶千千萬萬的農戶盡快扭轉虧損局面。
采訪中,63歲的望奎縣(黑龍江省綏化市)養殖戶邵軍講述的自己16年的養豬經歷頗為令人動容。
按理說,現在養殖場的上千頭豬都能出口俄羅斯,而且收購廠家每斤還給補兩毛錢,一頭豬下來也能有40多塊錢,數目看起來也不算少,可為什么邵軍樂不起來呢?
原因就是此前連續三年的大面積虧損。“從2012年開始,一頭豬虧損不是200元就是300元。甚至,市場上的豬肉有時比蔬菜都便宜了,這正常嗎?”
養豬16載,邵軍既經歷過2007年、2011年豬肉市場的“大牛市”,也經歷了最近三年來的連續虧損。
為啥豬肉價格一直漲,利潤反而掉下來了呢?答案就是原料價格也在漲,而且漲的速度更快、幅度更大。
邵軍介紹說,2007年時,玉米價格在5毛錢左右,如今在哪兒進玉米都得一塊多,最貴時每市斤1.25元。而除了飼料的費用,現在養豬還得考慮很多環節,比如電費、處理環境污染的費用等,成本都在
6.5元左右。“這筆賬不難算,就是以6.5元/斤為成本邊界,低于它就虧損,高于它才盈利。”邵軍說。
據邵軍介紹,這三年在望奎縣破產的養殖戶,至少在30%到40%,如果今年再不能好轉,有可能會達到70%到80%。
而作為黑龍江省生豬養殖第一大縣,全縣50萬人口中,農業人口達到40萬。養的豬又有多少呢?150萬頭!也就是說,相當于平均每個人飼養三頭豬。
望奎雙匯公司是這個縣最大的肉食加工企業,一年的利稅將近五千萬。“這個廠要是關門了,望奎縣政府恐怕就得關門。”哈爾濱檢驗檢疫局食品處處長孫國新告訴記者。
讓邵軍不理解的是:這么多養殖戶連著三年大面積虧損,政府為啥不管呢?據他介紹,2012年的補貼款,到現在都還沒有發放。
邵軍認為,從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來說,要讓這些生豬養殖大戶、小戶、散戶生存好、發展好,就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
姑且不論中央財政撥付的補貼款有多少,地方政府是否已經按戶按時發放到位,既然國家檢驗檢疫部門,能夠傾盡全力耗時十年為養殖戶們重啟俄羅斯市場這個大門,作為地方政府,是否也能再為寒冬中的養殖戶們添一把火、送一點溫暖呢?
原文出自【中國養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