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標準、質量監管、獸醫制度、消費觀念等多種因素構成雞肉巨大消費需求與貿易流通的阻障。
2014年注定是全球雞肉貿易不平靜的一年。禽流感、反傾銷、經濟制裁、禽肉貿易管制事件頻頻出現,多國雞肉貿易因此受損。在這當中,家禽生產與消費大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雞肉貿易也歷經波瀾。中美禽肉貿易的爭端由來已久,始于2004年禽流感爆發導致的雙邊雞肉貿易中止。其后的近十年時間中,美方可向中國出口冷凍禽肉制品且歷來占據中國進口雞肉量的50%以上,而中國卻只能對美出口熟制禽肉制品。美國禽蛋協會發布的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一直以來是中國第一大雞肉進口國,2014年5月,巴西禽肉進口量首超美國禽肉進口量。這似乎從側面印證了雞肉消費市場的風云變幻。
中國的雞肉產品出口美國經歷了千難萬阻,多種制度和約束將中國的優質禽肉產品拒之門外。2014年7月8日,中國商務部裁定對美國進口的白羽肉雞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并調整雙反稅率。2014年7月20日,上海“過期肉”產品事件被暴光,中國雞肉食品安全問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此前的2014年6月,美國眾院以“食品安全”為由,通過禁止中國生產的禽肉產品進入美全國學校午餐計劃等條款,加大了中國雞肉出口到美國的難度。2014年12月13日,美國國會通過的聯邦政府開支預算法案中有一條款敲定禁止美國學校午餐使用中國加工的雞肉產品。多名議員表示不希望來自中國的食品影響其公共健康,中國商務部已表示對于美國國會開支法案中禁止中國雞肉的條款表示不滿。
2014年11月6日,4家中國公司經歷重重檢驗,終獲向美國出口禽肉產品的資格。美食品安全檢驗局(FSIS)確認這4家中國家禽加工企業的操作規范均符合美國標準,目前只有美國本土、加拿大和智利的雞肉達到了這一標準。這無疑是中斷許久的中國雞肉進入美國的積極信號,但同時美國食品安全機構等也表示了對中國食品的反對和擔憂。所有這些再次引發我們對于中美雞肉貿易的思考,食安標準、質量監管、獸醫制度、消費觀念等多種因素構成雞肉巨大消費需求與貿易流通的阻障。
食安標準不同誘發阻力
作為食品安全標準僅次于歐盟的美國,制定了多方面的禽肉貿易法規限制,如食品微生物標準、授權使用轉基因產品名單、歐盟污染物限量標準、食品標簽新標準等。美食品安全檢驗局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建立食品防護計劃,目標是到2015年90%以上的美國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食品防護計劃。同時,美食品安全檢驗局對某些病原體采取零容忍態度,包括熟制及即食產品如雞肉腸或午餐肉中的沙門氏菌和李斯特菌。對于含有病原體、會導致嚴重疾病或死亡的受污染肉類、家禽或蛋制品,美農業部也賦予了食品安全檢驗局更多的召回受污染食品的權力。
禽肉貿易方面,除了美國本國所產禽肉需滿足以上食品安全標準以外?!秶H家禽》記者從美國農業部網站了解到,其對國外出口到美國的禽肉制品做出如下規定:產品必須來自有資格向美國出口產品的國家和機構;由于某些動物疾病發源地的情況,美動植物衛生檢驗局(APHIS)會限制一些產品進入美國,需經過美動植物衛生檢驗局獸醫服務機構和國家進出口中心審查;向美國出口產品的國家和機構必須經美食品安全檢驗局評估認為具有等效于美國的禽類加工監管體系;同時,進口產品必須滿足美國國內產品相同的標識要求;在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交申請并滿足美動植物衛生檢驗局要求后,所有進口肉類、家禽和蛋制品加工必須提交食品安全檢驗局正式檢驗。
《國際家禽》記者從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AQSIQ)網站了解到,2011年頒布施行的《進出口肉類產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中提及,進口肉類產品應當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以及中國與輸出國家或者地區簽訂的相關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以及貿易合同注明的檢疫要求。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禽肉分會及肉食分會副秘書長黃海千在2014國際家禽產業論壇上提到,中國進口禽肉產品程序采用雙證管理,既肉類動植物檢驗檢疫證書和肉類自動進口許可證。檢驗檢疫證由國家質檢總局頒發,自動進口許可證由商務部頒發。國家質檢總局還要求對進口肉類產品收貨人備案及國外出口商、生產商進行備案等。
中美雞肉貿易歷來受經濟、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食品安全標準存在一定差距,且進口產品所遵循標準設置不同,使得雞肉貿易在各個程序上阻隔重重。如,中國出口美國的肉制品則要經過其食品安全檢驗局的調查及實地的考察、認證才會進行批復。